目录 | 第4-7页 |
CONTENTS | 第7-10页 |
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8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6-17页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7-18页 |
第2章 系统需求分析 | 第18-32页 |
2.1 牛肉质量溯源系统的功能需求 | 第18-25页 |
2.1.1 客户子系统的功能需求 | 第18-24页 |
2.1.2 服务器子系统的功能要求 | 第24-25页 |
2.2 牛肉质量溯源系统的性能需求 | 第25-27页 |
2.2.1 系统处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 第25页 |
2.2.2 系统的开放性和系统的可扩充性 | 第25-26页 |
2.2.3 系统的易用性和易维护性 | 第26页 |
2.2.4 系统的标准性 | 第26页 |
2.2.5 系统的先进性 | 第26页 |
2.2.6 系统的响应速度 | 第26-27页 |
2.3 农产品质量溯源系统的数据需求 | 第27页 |
2.3.1 数据录入和处理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 第27页 |
2.3.2 数据的一致性与完整性 | 第27页 |
2.4 牛肉质量溯源系统的数据字典 | 第27-28页 |
2.5 牛肉质量溯源系统的逻辑模型 | 第28-29页 |
2.6 牛肉质量溯源系统的运行要求 | 第29-31页 |
2.6.1 服务器端子系统的运行要求 | 第29-30页 |
2.6.2 客户端子系统的运行要求 | 第30-31页 |
2.7 建立牛肉质量溯源系统的约束 | 第31-32页 |
2.7.1 Client/Server结构总体设计方案对它的约束 | 第31页 |
2.7.2 人力、资金、时间的约束 | 第31页 |
2.7.3 技术发展规律的约束 | 第31-32页 |
第3章 系统总体设计 | 第32-36页 |
3.1 总体设计目标 | 第32页 |
3.2 总体设计原则 | 第32-34页 |
3.3 系统整体流程设计 | 第34-35页 |
3.4 总体逻辑架构设计 | 第35-36页 |
第4章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 第36-79页 |
4.1 系统功能框架框图 | 第36页 |
4.2 数据库设计 | 第36-43页 |
4.2.1 数据库环境说明 | 第36页 |
4.2.2 数据库命名规则 | 第36-37页 |
4.2.3 数据库系统物理设计 | 第37-43页 |
4.3 各功能模块设计 | 第43-79页 |
4.3.1 肉牛养殖管理模块 | 第43-51页 |
4.3.2 肉牛屠宰加工管理模块 | 第51-60页 |
4.3.3 肉牛仓储管理 | 第60-66页 |
4.3.4 运输信息管理 | 第66-69页 |
4.3.5 销售信息管理 | 第69-73页 |
4.3.6 消费者查询 | 第73页 |
4.3.7 物联网管理平台 | 第73-79页 |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 第79-82页 |
5.1 本课题的创新性 | 第79-80页 |
5.1.1 基于企业真实项目,设计完整解决方案 | 第79页 |
5.1.2 “产加储运销”五大环节全面应用物联网技术 | 第79页 |
5.1.3 通过IC卡和溯源秤结合,实现假冒产品预防方案 | 第79页 |
5.1.4 通过消费者手机,实现品质保证和服务延伸相结合 | 第79-80页 |
5.2 本课题的特色 | 第80页 |
5.2.1 “产加储运销”五大环节严密监控 | 第80页 |
5.2.2 确保牛肉安全 | 第80页 |
5.2.3 实现百姓、企业、政府三方共赢 | 第80页 |
5.3 本课题解决的关键技术 | 第80-82页 |
5.3.1 肉牛分割溯源技术 | 第80页 |
5.3.2 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了一套完整的品质安全监控体系 | 第80-81页 |
5.3.3 溯源秤二次开发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