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主选举制度的发展和形成 | 第10-24页 |
(一) 苏维埃政权的转变和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 | 第10-14页 |
1、苏维埃政权的转变 | 第10-12页 |
2、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和完善 | 第12-14页 |
(二) 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选举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 第14-24页 |
1、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政权第一次民主选举制度的制定 | 第14-19页 |
2、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政权“三三制”选举制度的完善 | 第19-24页 |
二、陕甘宁边区民主选举运动的运行机制 | 第24-35页 |
(一) 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政权第一次民主选举的运行机制 | 第24-30页 |
1. 边区县级及以下选举运动的开展 | 第25-27页 |
2. 边区议会议员的选举 | 第27-28页 |
3. 边区第一届参议会的召开和抗日民主政府的成立 | 第28-30页 |
(二) 陕甘宁边区“三三制”民主选举的运行机制 | 第30-35页 |
1. 乡、县、边区“三三制”民主选举的开展 | 第30-31页 |
2. 落实“三三制”的边区第二届参议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和第二届边区民选政府的成立 | 第31-33页 |
3. “三三制”在县乡两级的进一步充实 | 第33-34页 |
4. 边区第二届参议会第二次会议的召开 | 第34-35页 |
三、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选举制度的特点 | 第35-38页 |
(一) 普遍的选举原则 | 第36页 |
(二) 直接的选举原则 | 第36-37页 |
(三) 平等的选举原则 | 第37-38页 |
(四) 无记名投票的选举原则 | 第38页 |
(五) 自由竞选的选举原则 | 第38页 |
四、经验启示 | 第38-44页 |
(一) 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才能保持强大生命活力 | 第38-40页 |
(二) 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改进党内民主选举方式,扩大党员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 第40-42页 |
(三) 大力推进基层民主,特别是促进县乡村级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方面的改革举措 | 第42-44页 |
注释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
后记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