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公安工作论文

政法机关的舆情风险及其应对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2页
    一、中国进入高风险时代第8-9页
    二、现代舆情发展态势第9-11页
        (一) 移动社交媒体促使传播模式多元化第9-10页
        (二) 舆论主体扁平化第10页
        (三) 舆论信息化散点化第10-11页
    三、舆情的概念第11-12页
第二章 政法机关面临严峻的舆情风险第12-20页
    一、涉及政法机关的舆情诱因第12-14页
        (一) 重大事件第12页
        (二) 冤假错案第12-13页
        (三) 作风不良第13页
        (四) 司法腐败第13-14页
    二、舆情风险的分类与表现第14-15页
    三、舆情风险的后果第15-20页
        (一) 制度风险,不利于依法治国战略实施第15-16页
        (二) 价值断裂风险,动摇价值观基础第16-17页
        (三) 信任风险,影响司法公信力第17页
        (四) 社会风险,加大维稳压力第17-18页
        (五) 互联网风险,破坏法律权威第18-20页
第三章 政法机关舆情应对的实证分析第20-25页
    一、舆情应对现状第20-22页
    二、政法机关舆情风险应对中存在的问题第22-23页
        (一) 因大局意识缺乏而“迟”第22页
        (二) 因责任意识缺乏而“瞒”第22-23页
        (三) 因风险意识缺乏而“漏”第23页
    三、原因分析第23-25页
        (一) 缺乏危机管理意识第23页
        (二) 视野狭窄,运用新媒体能力不强第23页
        (三) 应急处置机制不健全,预案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第23-24页
        (四) 缺乏舆情监测预警体系第24-25页
第四章 政法机关应对舆情风险的法治策略第25-34页
    一、常态化应对第25-29页
        (一) 把握基本的处置原则第25-27页
        (二) 健全舆情应对制度第27-29页
    二、突发舆情应对第29-31页
        (一) 一体化应对机制第29-30页
        (二) 把握舆情发酵的四个阶段第30-31页
    三、延伸应对第31-34页
        (一) 借助政法网络舆情,积极创新社会管理第32页
        (二) 放大舆情监督效应,促进自身建设加强第32页
        (三) 把握舆情关注焦点,健全相关法治体系第32-34页
结语第34-36页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第36-39页
致谢第39页

论文共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泉州环境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研究
下一篇:社区矫正制度运行研究--以肥城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