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城市经济管理论文

城市居住用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研究--以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20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9-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第11-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页
        1.2.2 主要的研究内容第11-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7页
        1.3.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2-14页
        1.3.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第14-17页
        1.3.3 国内外相关研究小结第17页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7-20页
        1.4.1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4.2 技术路线第18-20页
第2章 城市居住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理论基础第20-24页
    2.1 经济地理学理论第20-22页
        2.1.1 土地区位理论第20-21页
        2.1.2 地租地价理论第21页
        2.1.3 土地报酬递减理论第21-22页
    2.2 生态学理论第22-23页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2页
        2.2.2 景观生态学原理第22-23页
    2.3 其他理论第23-24页
        2.3.1 系统控制论第23页
        2.3.2 协同学原理第23-24页
第3章 城市居住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24-42页
    3.1 相关概念第24-25页
        3.1.1 城市居住用地的概念第24页
        3.1.2 城市居住用地的特征第24-25页
        3.1.3 城市居住用地集约利用的内涵第25页
    3.2 居住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与模型第25-27页
        3.2.1 模型与方法第25-26页
        3.2.2 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第26-27页
    3.3 居住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27-40页
        3.3.1 指标选取原则第27-28页
        3.3.2 评价指标框架结构第28页
        3.3.3 现有评价指标体系评述第28-32页
        3.3.4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2-36页
        3.3.5 指标权重的确定第36-39页
        3.3.6 协调度测算第39-40页
    3.4 居住用地集约利用规模潜力测算原则与方法第40-42页
        3.4.1 规模潜力测算的原则第40页
        3.4.2 规模潜力测算的方法第40-42页
第4章 高港区城市居住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研究第42-67页
    4.1 高港区概况第42-43页
        4.1.1 地域面积第42页
        4.1.2 地形地貌第42页
        4.1.3 水文及河流交通第42页
        4.1.4 自然资源第42页
        4.1.5 经济发展第42-43页
        4.1.6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第43页
    4.2 评价单元的划分第43-46页
        4.2.1 划分原则第43页
        4.2.2 划分方法第43页
        4.2.3 划分结果第43-46页
    4.3 高港区居住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测算第46-57页
        4.3.1 数据来源与处理第46页
        4.3.2 指标理想值的确定第46-48页
        4.3.3 评价指标的标准化第48-49页
        4.3.4 居住用地集约度计算第49-54页
        4.3.5 居住用地集约类型划分第54页
        4.3.6 居住用地集约利用协调度测算第54-57页
    4.4 评价主要结论第57-67页
        4.4.1 评价结果汇总第57-59页
        4.4.2 集约度数据特征分析第59-60页
        4.4.3 集约度分布特征分析第60-61页
        4.4.4 协调度结果分析第61页
        4.4.5 与《操作手册》评价结果对比分析第61-67页
第5章 高港区城市居住用地集约利用规模潜力测算第67-80页
    5.1 测算说明第67-68页
        5.1.1 规模潜力内涵与测算内容第67页
        5.1.2 规划允许容积率控制标准值的确定第67-68页
    5.2 测算对象的界定第68-72页
    5.3 规模潜力测算模型第72页
    5.4 规模潜力测算结果第72-80页
        5.4.1 基于全面改造的结果与分析第72-76页
        5.4.2 基于现实条件改造的结果与分析第76-80页
第6章 结论与讨论第80-85页
    6.1 研究结论第80-82页
        6.1.1 理论研究部分第80-81页
        6.1.2 实证研究部分第81-82页
    6.2 政策建议第82-83页
        6.2.1 高港区居住用地集约利用的建议第82页
        6.2.2 其他政策建议第82-83页
    6.3 相关讨论第83-85页
        6.3.1 创新之处第83-84页
        6.3.2 不足之处第84页
        6.3.3 进一步研究计划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90页
硕士攻读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90-91页
致谢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湖南县域城镇化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四川省第四方物流服务需求与平台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