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绪论 | 第10-11页 |
注释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工笔重彩画的发展史 | 第11-17页 |
一、工笔重彩画的历史溯源 | 第11-14页 |
二、新时期工笔重彩画的崛起 | 第14-17页 |
第二章 新时期工笔重彩画中矿物色语言的繁荣 | 第17-23页 |
一、道器并重的新时期 | 第17-20页 |
二、矿物色本体语言的发展 | 第20-22页 |
注释 | 第22-23页 |
第三章 新时期工笔重彩画中矿物色发展的自由 | 第23-32页 |
一、新时期矿物色的丰富 | 第23-27页 |
二、新时期工笔重彩画的多样 | 第27-31页 |
注释 | 第31-32页 |
第四章 新时期工笔重彩画语言的再发展 | 第32-44页 |
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 第32-33页 |
二、对国外绘画的吸收与包容 | 第33-37页 |
(一)西方现代绘画 | 第34-36页 |
(二)现代日本绘画 | 第36-37页 |
三、对中国传统壁画的传承与发展 | 第37-41页 |
(一)材料技法 | 第38-39页 |
(二)、色彩装饰性 | 第39-41页 |
四、对民间绘画的吸收 | 第41-43页 |
(一)年画 | 第41-42页 |
(二)现代农民画 | 第42页 |
(三)刺绣 | 第42-43页 |
注释 | 第43-44页 |
第五章 矿物色研究对新时期工笔重彩画发展的现实意义 | 第44-48页 |
一、矿物色研究在新时期工笔重彩画创作中的意义 | 第44页 |
二、新时期工笔重彩画中矿物色的独特审美价值 | 第44-46页 |
三、新时期工笔重彩画中矿物色运用的反思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附录 | 第51-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