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22页 |
| 1.1 前言 | 第9页 |
| 1.2 纳米铝粉在固体推进剂中的应用 | 第9-11页 |
| 1.3 纳米铝粉的制备 | 第11-15页 |
| 1.3.1 纳米铝粉的制备方法 | 第11-12页 |
| 1.3.2 自悬浮定向流法 | 第12-13页 |
| 1.3.3 自悬浮定向流装置的组成 | 第13-14页 |
| 1.3.4 自悬浮定向流装置的优点 | 第14-15页 |
| 1.4 纳米铝粉表面包覆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1.4.1 Fe_2O_3包覆纳米铝粉 | 第15-16页 |
| 1.4.2 AlB_2包覆纳米铝粉 | 第16页 |
| 1.4.3 全氟羧酸包覆纳米铝粉 | 第16页 |
| 1.4.4 碳包覆纳米铝粉 | 第16-17页 |
| 1.5 纳米铝粉包覆后的特性 | 第17-19页 |
| 1.6 铝粉的氮化 | 第19-21页 |
| 1.6.1 直接氮化法 | 第19-20页 |
| 1.6.2 碳热还原法 | 第20页 |
| 1.6.3 化学气相沉积法 | 第20-21页 |
| 1.7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 1.7.1 非等温氮化动力学 | 第21页 |
| 1.7.2 氮化工艺 | 第21-22页 |
| 2 纳米铝粉的表面氮化动力学分析 | 第22-37页 |
| 2.1 活化能E的计算方法 | 第22-25页 |
| 2.1.1 Mac Callum-Tanner法 | 第23页 |
| 2.1.2 Satava-Sestak法 | 第23-24页 |
| 2.1.3 Agrawal法 | 第24-25页 |
| 2.2 实验数据分析与讨论 | 第25-29页 |
| 2.3 活化能计算 | 第29-36页 |
| 2.3.1 用Flynn-Wall-Ozawa法计算活化能 | 第29-32页 |
| 2.3.2 用Kissinger法计算活化能 | 第32页 |
| 2.3.3 用其他4种积分法计算活化能 | 第32-36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3 纳米铝粉的在线氮化 | 第37-43页 |
| 3.1 实验方案 | 第37-39页 |
| 3.1.1 仪器改装 | 第37-38页 |
| 3.1.2 在线氮化的过程 | 第38页 |
| 3.1.3 结构和性能表征 | 第38-39页 |
| 3.2 结果讨论 | 第39-42页 |
| 3.2.1 气体流速的影响 | 第39-40页 |
| 3.2.2 走丝速率的影响 | 第40-42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4 纳米铝粉的离线氮化 | 第43-66页 |
| 4.1 实验方案 | 第43-45页 |
| 4.2 管式炉中离线氮化 | 第45-58页 |
| 4.2.1 实验仪器 | 第46页 |
| 4.2.2 结果讨论 | 第46-58页 |
| 4.3 手套箱中离线氮化 | 第58-65页 |
| 4.3.1 实验仪器 | 第58-59页 |
| 4.3.2 结果讨论 | 第59-65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5 表面氮化后纳米铝粉的应用 | 第66-68页 |
| 5.1 测试效果 | 第66-67页 |
| 5.2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6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68-69页 |
| 6.1 主要结论 | 第68页 |
|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68-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