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选题意义 | 第14-16页 |
1.3.1 研究当代中国政治沟通的理论意义 | 第15-16页 |
1.3.2 研究当代中国政治沟通的实践意义 | 第16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二章 阐释与建构:当代中国政治沟通的理论支撑与“本土化”创造 | 第18-38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8-22页 |
2.1.1 政治沟通及其研究领域 | 第18-19页 |
2.1.2 西方政治沟通理论 | 第19-20页 |
2.1.3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政治传播思想 | 第20-22页 |
2.2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传播思想新解 | 第22-29页 |
2.2.1 批判与超越:认知维度奠定马恩政治传播思想的精神表征 | 第22-25页 |
2.2.2 着眼现实与服务社会:实践理性建构马恩政治传播思想的理论特质 | 第25-29页 |
2.3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传播思想在中国的“本土化创造” | 第29-38页 |
2.3.1 中国对马克思主义政治传播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历程 | 第29-32页 |
2.3.2 中国特色政治传播体系的重要特征 | 第32-34页 |
2.3.3 中国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传播思想的必然性 | 第34-38页 |
第三章 嬗变与挑战:当代中国政治沟通的剧烈变迁与发展困境 | 第38-45页 |
3.1 当代中国政治沟通发生的变迁 | 第38-40页 |
3.2 我国现行政治沟通建设面临的困境 | 第40-45页 |
3.2.1 单通道信息传送体制弊端丛生 | 第40-41页 |
3.2.2 政治传播受众群体模糊 | 第41-42页 |
3.2.3 政治传播话语僵化 | 第42-43页 |
3.2.4 政治传播主体建设匮乏 | 第43-45页 |
第四章 应对与愿景:当代中国政治沟通的路径探究 | 第45-55页 |
4.1 既要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又要加强媒体管理 | 第45-46页 |
4.2 利用新媒体设置议程,扩大传播力和影响力,获取认同 | 第46-49页 |
4.3 注重研究年轻群体知识架构与心理构成,吸引“新鲜血液”参与 | 第49-50页 |
4.4 打造科学化传播策略,追求长远效益 | 第50-52页 |
4.5 培育职业性政府公关传播人才,强化传播话语和政治修辞培训 | 第52-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致谢 | 第62-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