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1 绪论 | 第8-13页 |
|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页 |
| 1.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9-11页 |
| 1.2.1 国外研究的主要理论 | 第9-11页 |
|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11页 |
|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 2 时间序列模型的有关理论 | 第13-22页 |
| 2.1 时间序列有关定义 | 第13页 |
| 2.2 平稳时间序列定义 | 第13-14页 |
| 2.3 平稳的时间序列模型 | 第14-16页 |
| 2.3.1 自回归模型 | 第14-15页 |
| 2.3.2 移动平均模型 | 第15页 |
| 2.3.3 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 | 第15-16页 |
| 2.4 单位根过程及单位根检验 | 第16-18页 |
| 2.4.1 单位根过程 | 第16页 |
| 2.4.2 单位根检验 | 第16-18页 |
| 2.5 协整性检验 | 第18-19页 |
| 2.6 误差修正模型 | 第19-20页 |
| 2.7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 第20-22页 |
| 3 多元统计分析相关理论 | 第22-26页 |
| 3.1 因子分析 | 第22-23页 |
| 3.1.1 因子分析基本思想 | 第22-23页 |
| 3.1.2 主成分分析的性质 | 第23页 |
| 3.1.3 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步骤 | 第23页 |
| 3.2 聚类分析法 | 第23-26页 |
| 3.2.1 系统聚类法 | 第24-25页 |
| 3.2.2 k-平均值聚类法 | 第25-26页 |
| 4 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 | 第26-32页 |
| 4.1 数据来源、处理及特征分析 | 第26-27页 |
| 4.2 数据序列的单位根检验及单整性检验 | 第27页 |
| 4.3 数据的协整性检验 | 第27-28页 |
| 4.4 误差修正模型的建立 | 第28-29页 |
| 4.5 本文研究成果与其他研究成果之间的比较 | 第29-30页 |
| 4.6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的检验 | 第30页 |
| 4.7 基于ARMA模型对未来收入与消费情况的预测 | 第30-32页 |
| 5 基于SPSS软件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相关研究 | 第32-45页 |
| 5.1 数据的来源及处理 | 第32页 |
| 5.2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主成分分析 | 第32-40页 |
| 5.2.1 消费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33页 |
| 5.2.2 检验数据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 第33-34页 |
| 5.2.3 对旋转前的总的解释方差进行分析 | 第34-35页 |
| 5.2.4 经过旋转后的成分矩阵的分析 | 第35-36页 |
| 5.2.5 因子的得分系数 | 第36-38页 |
| 5.2.6 各个主成分的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情况 | 第38-40页 |
| 5.3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聚类分析 | 第40-45页 |
| 5.3.1 对2014年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系统聚类分析 | 第40-42页 |
| 5.3.2 对2014年城镇居民消费结构K-平均值聚类分析 | 第42-43页 |
| 5.3.3 不同年份之间聚类分析结果的比较 | 第43-45页 |
| 6 研究结论与不足之处 | 第45-47页 |
| 6.1 主要结论 | 第45-46页 |
| 6.2 本文的不足之处与需要改进的地方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49-50页 |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