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7页 |
1.1 铜矿资源概况 | 第11-13页 |
1.1.1 世界铜矿资源现状 | 第11-13页 |
1.1.2 我国铜矿资源现状 | 第13页 |
1.2 氧化铜矿物的特征及其可浮性 | 第13-16页 |
1.2.1 氧化铜矿物的种类 | 第13-15页 |
1.2.2 氧化铜矿物的可浮性 | 第15-16页 |
1.3 氧化铜矿的浮选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1.3.1 氧化铜矿浮选法的研究与现状 | 第16-19页 |
1.3.2 氧化铜矿浮选药剂的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3.2.1 浮选活化剂的研究 | 第19页 |
1.3.2.2 浮选捕收剂的研究 | 第19-21页 |
1.3.2.3 浮选抑制剂的研究 | 第21页 |
1.4 氧化铜矿浮选硫化机理 | 第21-24页 |
1.4.1 氧化铜矿的硫化过程 | 第21-23页 |
1.4.2 硫化的抑制作用 | 第23-24页 |
1.4.3 硫化抑制作用的消除 | 第24页 |
1.5 磷酸乙二胺在氧化铜矿浮选中的实践 | 第24-26页 |
1.6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26页 |
1.7 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26-27页 |
第二章 试验物料、设备、药剂及研究方法 | 第27-33页 |
2.1 试验物料、设备与药剂 | 第27-31页 |
2.1.1 试验物料 | 第27-28页 |
2.1.2 试验仪器设备 | 第28-29页 |
2.1.3 试验药剂 | 第29-30页 |
2.1.4 浮选装置 | 第30-31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31-33页 |
2.2.1 浮选试验 | 第31页 |
2.2.2 溶解试验 | 第31-32页 |
2.2.3 硫残余量测定 | 第32页 |
2.2.4 孔雀石X射线衍射测定 | 第32页 |
2.2.5 孔雀石原子力显微镜检测 | 第32页 |
2.2.6 孔雀石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 | 第32页 |
2.2.7 孔雀石Zeta电位测定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孔雀石在不同浮选体系下浮游特性试验研究 | 第33-52页 |
3.1 东川汤丹氧化铜矿浮选实践进展 | 第33-35页 |
3.1.1 云南东川汤丹氧化铜矿矿石性质 | 第33页 |
3.1.2 氧化铜矿石的化学和物相分析 | 第33-34页 |
3.1.3 氧化铜矿微溶解活化机理试验研究 | 第34-35页 |
3.2 孔雀石在单一浮选体系下的浮游性试验研究 | 第35-39页 |
3.2.1 乙基黄药用量对孔雀石可浮性的影响 | 第35-36页 |
3.2.2 丁基黄药用量对孔雀石可浮性的影响 | 第36-37页 |
3.2.3 pH值对孔雀石可浮性的影响 | 第37页 |
3.2.4 矿物粒级对孔雀石可浮性的影响 | 第37-38页 |
3.2.5 调浆强度对孔雀石可浮性的影响 | 第38-39页 |
3.2.6 Hallimond管中磁子搅拌速度对孔雀石可浮性的影响 | 第39页 |
3.3 孔雀石硫化-黄药浮选体系下浮游性试验研究 | 第39-42页 |
3.3.1 硫化钠用量对孔雀石可浮性的影响 | 第40页 |
3.3.2 硫化时间对孔雀石可浮性的影响 | 第40-41页 |
3.3.3 pH值对硫化孔雀石可浮性的影响 | 第41-42页 |
3.4 孔雀石磷酸乙二胺—黄药浮选体系下浮游性试验研究 | 第42-45页 |
3.4.1 磷酸乙二胺用量对孔雀石可浮性的影响 | 第42-43页 |
3.4.2 pH值对孔雀石可浮性的影响 | 第43-44页 |
3.4.3 磷酸乙二胺调浆时间对孔雀石可浮性的影响 | 第44-45页 |
3.5 孔雀石磷酸乙二胺—硫化—黄药浮选体系下浮游性试验研究 | 第45-48页 |
3.5.1 调整剂加药顺序对孔雀石可浮性的影响 | 第45-46页 |
3.5.1.1 先硫化再活化体系对孔雀石可浮性的影响 | 第45页 |
3.5.1.2 先活化再硫化体系对孔雀石可浮性的影响 | 第45-46页 |
3.5.2 磷酸乙二胺的用量对硫化体系中孔雀石可浮性的影响 | 第46-47页 |
3.5.3 pH值对孔雀石可浮性的影响 | 第47-48页 |
3.6 试验结果分析 | 第48-51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硫化浮选体系中磷酸乙二胺与孔雀石作用机理研究 | 第52-75页 |
4.1 磷酸乙二胺对孔雀石微溶解作用的研究 | 第52-55页 |
4.1.1 络合物乙二胺合铜离子的测定 | 第52-54页 |
4.1.2 溶液中总铜浓度的测定 | 第54-55页 |
4.2 磷酸乙二胺与孔雀石作用后表面微形貌的研究 | 第55-61页 |
4.3 磷酸乙二胺与孔雀石作用后表面元素结合能的研究 | 第61-70页 |
4.4 磷酸乙二胺与孔雀石作用后表面新物质的研究 | 第70-71页 |
4.5 磷酸乙二胺对孔雀石抑制作用的研究 | 第71-72页 |
4.6 磷酸乙二胺与孔雀石作用前后动Zeta电位测定 | 第72-73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点 | 第75-77页 |
5.1 结论 | 第75-76页 |
5.2 创新点 | 第76页 |
5.3 进一步研究设想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82-83页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情况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