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采收率用聚丙烯酰胺微球的制备与评价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24页 |
| ·水凝胶定义和分类 | 第10-11页 |
| ·水凝胶的吸水机理 | 第11-12页 |
| ·水凝胶的制备方法 | 第12-14页 |
| ·本体聚合 | 第12-13页 |
| ·溶液聚合 | 第13页 |
| ·悬浮聚合 | 第13页 |
| ·反相悬浮聚合 | 第13页 |
| ·微乳液聚合 | 第13页 |
| ·反相微乳液聚合 | 第13-14页 |
| ·近年来水凝胶的新发展 | 第14-17页 |
| ·敏感性水凝胶 | 第14页 |
| ·淀粉基水凝胶 | 第14-15页 |
| ·丙烯酸系水凝胶 | 第15页 |
| ·丙烯酰胺系水凝胶 | 第15页 |
| ·聚乙烯醇系水凝胶 | 第15页 |
| ·水凝胶的合成新方法 | 第15-17页 |
| ·丙烯酰胺类反相微乳液聚合 | 第17-23页 |
| ·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的制备 | 第17-19页 |
| ·反相微乳液聚合 | 第19-21页 |
| ·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 | 第21-23页 |
| ·当前存在问题和今后研究方向 | 第23页 |
|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23-24页 |
| 第二章 聚丙烯酰胺纳米微球的制备 | 第24-39页 |
| ·仪器及试剂 | 第24-26页 |
| ·仪器 | 第24-25页 |
| ·主要试剂 | 第25-26页 |
| ·反相微乳液的制备 | 第26-32页 |
| ·二元乳化体系的筛选 | 第26-27页 |
| ·三元乳化体系的设计 | 第27-28页 |
| ·反相微乳液组成的确定 | 第28-32页 |
| ·反相微乳液聚合 | 第32-38页 |
| ·实验装置 | 第32-33页 |
| ·反应机理 | 第33页 |
|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33-36页 |
| ·两次聚合工艺研究 | 第36-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三章 纳米微球体系的评价 | 第39-61页 |
| ·仪器及试剂 | 第39-40页 |
| ·仪器 | 第39-40页 |
| ·主要试剂 | 第40页 |
| ·微球的红外光谱表征 | 第40-42页 |
| ·红外光谱测定 | 第41页 |
| ·红外谱图解释 | 第41-42页 |
| ·微球的粒度分析 | 第42-47页 |
| ·微球的原始形貌 | 第43-44页 |
| ·溶胀时间对膨胀性影响 | 第44-46页 |
| ·交联剂用量对膨胀性影响 | 第46-47页 |
| ·微球水溶液流变性的测定 | 第47-52页 |
| ·微球浓度对流变性的影响 | 第47-48页 |
| ·溶胀时间对流变性的影响 | 第48-50页 |
| ·不同温度下流变性比较 | 第50-51页 |
| ·交联剂用量对流变性影响 | 第51-52页 |
| ·乳化体系界面张力的测定 | 第52-60页 |
| ·界面张力测定方法 | 第52-53页 |
| ·Span80/Tween80 体系 | 第53-57页 |
| ·LA/Span20/Tween60 体系 | 第57-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四章 调剖和驱油实验 | 第61-74页 |
| ·仪器及试剂 | 第61-62页 |
| ·仪器 | 第61-62页 |
| ·主要试剂 | 第62页 |
| ·填砂管调驱实验 | 第62-65页 |
| ·调剖驱油流程 | 第62-63页 |
| ·调驱效果 | 第63-65页 |
| ·微观驱替实验 | 第65-73页 |
| ·微观驱替流程 | 第65-66页 |
| ·驱替效果 | 第66-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 结论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8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4-85页 |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