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妇产科学论文--产科学论文--生理分娩(正常分娩)论文

电针分娩镇痛效应及不同时间段DYN、PGE表达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9页
前言第14-16页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第16-35页
    1 研究对象第16页
        1.1 研究对象来源第16页
        1.2 纳入标准第16页
        1.3 排除标准第16页
    2 研究方法第16-20页
        2.1 药物及试剂第16页
        2.2 主要设备及仪器第16-17页
        2.3 临床疗效标准第17-18页
        2.4 分组方法第18-19页
        2.5 治疗方法第19页
        2.6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第19-20页
        2.7 统计学方法第20页
    3 研究结果第20-35页
        3.1 纳入病例的基本情况第20页
        3.2 入组产妇的资料分析第20-21页
        3.3 产妇疼痛评分的分析第21-24页
        3.4 镇痛疗效的比较第24-25页
        3.5 产程时间的结果分析第25-29页
        3.6 产妇一般情况的结果分析第29-31页
        3.7 产妇产后2小时出血量的结果分析第31-33页
        3.8 羊水情况的结果分析第33页
        3.9 新生儿Apgar评分的结果分析第33-35页
第二部分 基础研究第35-44页
    1 实验器材第35-36页
        1.1 实验动物第35页
        1.2 实验试剂及药物第35页
        1.3 实验仪器及器械第35-36页
    2 实验方法第36-40页
        2.1 大鼠造模第36页
        2.2 分组及电针方法第36-37页
        2.3 实验操作方法第37-38页
        2.4 大鼠痛阈测定方法第38页
        2.5 标本采集第38页
        2.6 观察指标第38-39页
        2.7 检测方法第39-40页
        2.8 统计方法第40页
    3 研究结果第40-44页
        3.1 分娩大鼠治疗前后痛阈值的结果分析第40-41页
        3.2 ELISA法检测电针后大鼠血清中DYN及PGE2含量的结果分析第41-44页
第三部分 讨论第44-60页
    1 对分娩疼痛的认识第44页
    2 分娩疼痛的产生机制第44-45页
        2.1 分娩疼痛产生的解剖生理机制第44-45页
        2.2 分娩疼痛产生的精神心理因素第45页
    3 分娩疼痛对产妇及胎儿的影响第45-46页
        3.1 分娩疼痛对母体的影响第45-46页
        3.2 分娩疼痛对胎儿的影响第46页
    4 分娩镇痛的必要性及现有的分娩镇痛方法第46-51页
        4.1 分娩镇痛的必要性第46-47页
        4.2 药物分娩镇痛方法第47-49页
        4.3 非药物分娩镇痛方法第49-51页
    5 针灸与分娩疼痛的关系第51-53页
        5.1 针灸的镇痛机制第51页
        5.2 不同穴位与分娩镇痛的关系第51-53页
    6 强啡肽、前列腺素与分娩疼痛的关系第53-54页
        6.1 强啡肽与分娩疼痛的关系第53页
        6.2 前列腺素与分娩疼痛的关系第53-54页
    7 实验结果分析第54-58页
        7.1 电针的分娩镇痛疗效第54-55页
        7.2 电针对产程时间的影响第55页
        7.3 电针对母婴安全性的影响第55-56页
        7.4 电针后大鼠痛阈值的改变第56-57页
        7.5 电针后大鼠血清强啡肽、前列腺素E2含量的改变第57-58页
    8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第58-60页
        8.1 存在的问题第58页
        8.2 展望第58-60页
结论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缩略词表第65-66页
综述第66-76页
    参考文献第73-76页
致谢第76-77页
个人简历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MAPK/ERK信号通路探讨电针分娩疼痛的镇痛机制
下一篇:经阴道前壁路径骶棘韧带悬吊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短期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