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闸施工期温度场及多参数组合下水管冷却效果模拟研究
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2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7页 |
1.2 国内外的研究概况 | 第17-21页 |
1.2.1 有限元仿真分析进展 | 第17-19页 |
1.2.2 水管冷却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1.3 本文研究基本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混凝土温度场和应力场计算基本原理 | 第22-31页 |
2.1 水闸温度分布的影响因素 | 第22-23页 |
2.1.1 外界影响因素 | 第22页 |
2.1.2 内部影响因素 | 第22-23页 |
2.2 热传导方程与边值条件 | 第23-25页 |
2.2.1 热传导方程 | 第23-24页 |
2.2.2 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 | 第24-25页 |
2.3 不稳定温度场有限单元法计算 | 第25-27页 |
2.4 不稳定应力场有限单元法计算 | 第27-30页 |
2.4.1 不稳定应力场有限单元法 | 第27-28页 |
2.4.2 徐变应力的等效模量法 | 第28-29页 |
2.4.3 自生体积变形的等效温差法 | 第29-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水闸模型的建立 | 第31-42页 |
3.1 ANSYS简介 | 第31-35页 |
3.1.1 ANSYS软件主要特点 | 第31-32页 |
3.1.2 基于ANSYS的GUI操作概述 | 第32-33页 |
3.1.3 参数化编程语言APDL概述 | 第33-35页 |
3.2 水闸有限单元模型 | 第35-41页 |
3.2.1 工程背景 | 第35-36页 |
3.2.2 模型的建立 | 第36-37页 |
3.2.3 热力学参数的设置 | 第37-38页 |
3.2.4 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38-39页 |
3.2.5 荷载的施加 | 第39-40页 |
3.2.6 浇筑过程的模拟 | 第40页 |
3.2.7 模型计算 | 第40-4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水闸温度场和应力场分析 | 第42-49页 |
4.1 水闸温度场分析 | 第42-45页 |
4.2 水闸应力场分析 | 第45-4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水管冷却的计算 | 第49-63页 |
5.1 水管冷却有限元计算原理 | 第49-52页 |
5.2 水管冷却有限元仿真模拟 | 第52-53页 |
5.2.1 水管冷却模型的建立 | 第52-53页 |
5.2.2 水管冷却仿真计算步骤 | 第53页 |
5.3 算例 | 第53-60页 |
5.4 冷却水管参数的模拟 | 第60-62页 |
5.4.1 冷却水管直径 | 第60页 |
5.4.2 冷却水的流量 | 第60-62页 |
5.4.3 冷却水入口的温度 | 第6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多参数组合下水管冷却效果研究 | 第63-81页 |
6.1 冷却水管间距的确定 | 第63-71页 |
6.1.1 闸底板水管间距的确定 | 第64-67页 |
6.1.2 闸墩内水管间距的确定 | 第67-71页 |
6.2 布置方式的优化 | 第71-76页 |
6.2.1 不同布置方式温度场 | 第72-75页 |
6.2.2 不同布置方式的应力分析 | 第75-76页 |
6.3 通水时长 | 第76-80页 |
6.3.1 闸底板通水时长 | 第77-78页 |
6.3.2 闸墩通水时长 | 第78-80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7.1 本文总结 | 第81-82页 |
7.2 本文展望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