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13页 |
1.1.1 高血压 | 第8页 |
1.1.2 内皮功能障碍 | 第8-9页 |
1.1.3 TRP通道家族的概述 | 第9页 |
1.1.4 TRPV4的概述 | 第9-10页 |
1.1.5 TRPV4通道与血管内皮 | 第10-11页 |
1.1.6 EDCF的概述 | 第11页 |
1.1.7 COX的概述 | 第11-12页 |
1.1.8 COX-1 与COX-2 | 第12页 |
1.1.9 COX-2 蛋白与内皮依赖性收缩 | 第12-13页 |
1.1.10 cPLA2的概述 | 第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5-29页 |
2.1 材料 | 第15-17页 |
2.1.1 质粒、细胞株、实验动物 | 第15页 |
2.1.2 试剂 | 第15-16页 |
2.1.3 主要仪器与耗材 | 第16-17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7-29页 |
2.2.1 三种高血压小鼠病理模型的构建 | 第17页 |
2.2.2 尾套法测量小鼠平均动脉血压 | 第17页 |
2.2.3 小鼠离体胸主动脉血管环张力 | 第17-18页 |
2.2.4 组织mRNA的抽提 | 第18-19页 |
2.2.5 逆转录RT-PCR | 第19页 |
2.2.6 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19-20页 |
2.2.7 组织总蛋白的提取及含量的测定 | 第20页 |
2.2.8 SDS-PAGE的配制 | 第20页 |
2.2.9 Western Blot | 第20-21页 |
2.2.10 ECL发光显色 | 第21-22页 |
2.2.11 ELISA检测收缩因子 | 第22页 |
2.2.12 HMEC细胞的培养 | 第22-24页 |
2.2.13 小鼠胸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原代分离及培养 | 第24页 |
2.2.14 质粒转化、提取扩增 | 第24-26页 |
2.2.15 细胞免疫荧光染色 | 第26页 |
2.2.16 冰冻切片的制作 | 第26-27页 |
2.2.17 免疫组化 | 第27页 |
2.2.18 细胞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 第27-29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29-41页 |
3.1 高血压小鼠病理状态下TRPV4介导胸主动脉血管异常收缩反应 | 第29-30页 |
3.1.1 构建三种高血压小鼠病理模型,并监测其血压变化 | 第29-30页 |
3.1.2 在高血压状态下TRPV4介导的胸主动脉血管收缩反应 | 第30页 |
3.1.3 本节小结与讨论 | 第30页 |
3.2 探究在高盐高血压小鼠胸主动脉血管中TRPV4介导的收缩反应 | 第30-36页 |
3.2.1 激活TRPV4离子通道可以引起高盐高血压小鼠胸主动脉血管收缩 | 第31页 |
3.2.2 抑制TRPV4通道,其介导的收缩反应基本被抑制 | 第31-32页 |
3.2.3 TRPV4介导的高盐高血压小鼠胸主动脉血管收缩是内皮依赖的 | 第32页 |
3.2.4 COX-2 主要表达于血管段内皮细胞中 | 第32-33页 |
3.2.5 COX-1 主要表达于血管段平滑肌细胞中 | 第33页 |
3.2.6 高盐高血压小鼠胸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中COX-2 高表达 | 第33-34页 |
3.2.7 抑制COX-2 活性,TRPV4介导的血管收缩被抑制 | 第34-35页 |
3.2.8 ELISA确定TRPV4介导的内皮依赖性收缩因子 | 第35-36页 |
3.2.9 本节小结与讨论 | 第36页 |
3.3 探究TRPV4与cPLA2的关联 | 第36-41页 |
3.3.1 抑制cPLA2活性,TRPV4介导的收缩减弱 | 第36页 |
3.3.2 小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中TRPV4与cPLA2共定位 | 第36-37页 |
3.3.3 高盐环境对内皮细胞系中TRPV4与cPLA2的空间耦联作用的影响 | 第37-38页 |
3.3.4 外源性增加cPLA2对HMEC中TRPV4与cPLA2的空间耦联作用的影响 | 第38-39页 |
3.3.5 高盐诱导的高血压小鼠中胸主动脉原代内皮细胞中TRPV4与cPLA2的空间耦联作用 | 第39页 |
3.3.6 高盐高血压小鼠胸主动脉血管环中TRPV4与cPLA2的空间耦联作用 | 第39-40页 |
3.3.7 本章小结与讨论 | 第40-41页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1-43页 |
4.1 主要结论 | 第41页 |
4.2 问题与展望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9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