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序言 | 第9-12页 |
1 引言 | 第12-25页 |
1.1 概述 | 第12-13页 |
1.2 有机电致发光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3 有机电致发光的基础理论 | 第14-17页 |
1.4 有机磷光电致发光器件发光的基本原理及研究进展 | 第17-23页 |
1.4.1 有机磷光OLEDs发光的基本原理 | 第17-21页 |
1.4.2 有机磷光OLEDs的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1.5 有机电致发光延迟EL测试的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1.6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24-25页 |
2 有机磷光OLEDS的制备及所用的材料 | 第25-33页 |
2.1 有机磷光OLEDS器件的制备方法 | 第25-27页 |
2.1.1 ITO玻璃衬底的清洗和处理 | 第25页 |
2.1.2 有机薄膜的制备 | 第25-26页 |
2.1.3 无机修饰层及金属电极的制备 | 第26页 |
2.1.4 件的封装 | 第26-27页 |
2.2 有机电致发光的材料 | 第27-30页 |
2.2.1 电极材料 | 第27页 |
2.2.2 载流子传输材料 | 第27-28页 |
2.2.3 主体材料 | 第28页 |
2.2.4 发光材料 | 第28-29页 |
2.2.5 其他修饰材料 | 第29-30页 |
2.3 有机磷光OLEDS的性能参数及测量手段 | 第30-33页 |
2.3.1 器件的光谱 | 第30页 |
2.3.2 电流-电压(I-V)特性曲线 | 第30-31页 |
2.3.3 亮度-电压(L-V)特性曲线 | 第31页 |
2.3.4 发光效率 | 第31-32页 |
2.3.5 延迟荧光测试 | 第32-33页 |
3 主客体非掺杂型CBP/IR(PPY)_3磷光OLED的发光特性 | 第33-47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多层“主体/客体/主体”作为发光层的绿色磷光OLED器件 | 第33-41页 |
3.2.1 实验过程 | 第33-35页 |
3.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5-41页 |
3.3 改变非掺杂发光层中客体发光层的厚度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 第41-45页 |
3.3.1 实验过程 | 第41-42页 |
3.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2-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4 主客体非掺杂型CBP/IR(PPY)_3发光层的发光机制 | 第47-55页 |
4.1 引言 | 第47-48页 |
4.2 实验过程 | 第48页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8-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5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9-61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