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7页 |
1.1 重离子核反应简介 | 第10-12页 |
1.2 核物质对称能和丰中子核的中子密度简介 | 第12-13页 |
1.3 研究核物质对称能的探针简介 | 第13-14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 | 第14-17页 |
第二章 模型和方法简介 | 第17-29页 |
2.1 模型介绍 | 第17-27页 |
2.1.1 SAA模型介绍 | 第17-19页 |
2.1.2 AMD模型介绍 | 第19-22页 |
2.1.3 EPAX经验公式介绍 | 第22-27页 |
2.2 Isoscaling和IBD方法介绍 | 第27-29页 |
2.2.1 同位旋标度-Isoscaling介绍 | 第27-28页 |
2.2.2 等量异位素差额比差(Isobaric yield ratio difference-IBD)介绍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利用同质异位素产额比差的方法研究弹核碎裂反应中的靶效应 | 第29-53页 |
3.1 中能重离子核反应中实验观测量的研究 | 第29-36页 |
3.1.1 研究实验观测量的模型简介 | 第29-30页 |
3.1.2 不同模型对碎片截面的预测 | 第30-36页 |
3.2 重离子碰撞中的Isoscaling现象 | 第36-39页 |
3.3 重离子碰撞中IBD和Isoscaling方法的比较 | 第39-43页 |
3.3.1 IBD和Isoscaling对余核化学势的计算 | 第39-40页 |
3.3.2 IBD和Isoscaling结果比较 | 第40-43页 |
3.4 弹核碎裂反应中的靶效应 | 第43-53页 |
3.4.1 弹核碎裂反应中IYR结果的靶效应 | 第44-45页 |
3.4.2 弹核碎裂反应中IBD结果的靶效应 | 第45-53页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3-55页 |
4.1 总结 | 第53-54页 |
4.2 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