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10-22页 |
一、跟骨的解剖结构 | 第10-11页 |
二、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受伤机制 | 第11-12页 |
三、跟骨骨折的临床评估 | 第12-14页 |
(一) 软组织损伤 | 第12页 |
(二) 骨筋膜室综合征 | 第12页 |
(三) 水泡 | 第12页 |
(四) 开发性骨折 | 第12-13页 |
(五) 合并伤 | 第13页 |
(六) 影像学评估 | 第13-14页 |
四、跟骨骨折的分型 | 第14-15页 |
(一) 基于平片的分型 | 第15页 |
(二) 基于CT扫描的分型 | 第15页 |
五、跟骨骨折的治疗 | 第15-20页 |
(一) 历史回顾 | 第15-16页 |
(二) 保守治疗 | 第16-17页 |
(三) 手术治疗Vs保守治疗 | 第17页 |
(四) 手术治疗 | 第17-20页 |
六、跟骨骨折术后处理 | 第20页 |
七、跟骨骨折疗效评价系统 | 第20-21页 |
八、结语 | 第21-22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2-30页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第22-23页 |
一、病例来源 | 第22页 |
二、跟骨骨折诊断标准 | 第22页 |
三、临床病例选择标准 | 第22-23页 |
四、样本量估计 | 第23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23-27页 |
一、病例采集与分组 | 第23-24页 |
二、实验方案 | 第24-26页 |
三、观察指标 | 第26-27页 |
第三节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27页 |
第四节 研究结果 | 第27-29页 |
一、术后X线平片评估 | 第27页 |
二、AOFAS评分 | 第27-28页 |
三、步态分析 | 第28页 |
四、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例均住院费及并发症 | 第28-29页 |
第五节 研究结论 | 第29-30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30-36页 |
一、传统手法及平乐郭式撬接法结合自制撑开器治疗跟骨骨折评述 | 第30页 |
二、郭氏正骨学术思想 | 第30-32页 |
(一) 源远 | 第30页 |
(二) 平乐郭氏正骨之理论基础 | 第30页 |
(三) 学术思想与治疗法则 | 第30-32页 |
二、关于步态分析的讨论 | 第32-34页 |
(一) 步态分析的历史 | 第32页 |
(二) 步态分析的意义 | 第32页 |
(三) 系统原理构成与操作程序 | 第32-33页 |
(四) 步态分析的相关概念及参数 | 第33页 |
(五) 关于F-Scan足底压力步态分析仪 | 第33页 |
(六) F-Scan足底压力步态分析在临床骨科中的应用价值 | 第33-34页 |
四、牵开器构造及原理 | 第34-36页 |
(一) 背景技术 | 第34页 |
(二) 结构设计 | 第34页 |
(三) 操作、原理及特点 | 第34-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1页 |
附录1 AOFAS评分表 | 第41-42页 |
附录2 实验图片 | 第42-45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