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公平价值与效益价值的冲突与调适
|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绪论 | 第7-9页 |
| 一、事件引入与分析 | 第9-11页 |
| (一)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 | 第9页 |
| (二)事件分析 | 第9-11页 |
| 二、法公平价值与效益价值 | 第11-19页 |
| (一)法公平价值 | 第11-14页 |
| 1.公平的含义 | 第11-12页 |
| 2.公平思想在中西方法律发展过程中的体现 | 第12-14页 |
| 3.公平对法的重要意义 | 第14页 |
| (二)法效益价值 | 第14-19页 |
| 1.效益的基本意义 | 第14-16页 |
| 2.法的效益的含义以及特征 | 第16-17页 |
| 3.效益对法的重要意义 | 第17-19页 |
| 三、法公平价值与效益价值冲突的原因 | 第19-22页 |
| (一)“人”的原因 | 第19-20页 |
| 1.法价值主体的多元化 | 第19页 |
| 2.法价值主体的多层次性 | 第19-20页 |
| (二)文化背景的差异 | 第20页 |
| (三)社会因素 | 第20-22页 |
| 1.社会生活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的特征 | 第20-21页 |
| 2.社会需要具有多元性和多层次性的特征 | 第21-22页 |
| 四、进行法公平价值与效益价值调适的意义 | 第22-24页 |
| (一)实现法价值研究之目的 | 第22页 |
| (二)促进法公平价值与效益价值最大程度实现 | 第22页 |
| (三)促进法律实施 | 第22-23页 |
| (四)促进法律进步 | 第23-24页 |
| 五、调适法公平价值与效益价值的原则和方式 | 第24-28页 |
| (一)法律至上原则 | 第24页 |
| (二)统筹兼顾原则 | 第24-25页 |
| (三)法益权衡原则 | 第25页 |
| (四)合理成本原则 | 第25-26页 |
| (五)最佳效益原则 | 第26页 |
| (六)民主方式 | 第26页 |
| (七)主体认同与外在统一相结合的方式 | 第26-28页 |
| 结语 | 第28-29页 |
| 参考文献 | 第29-31页 |
| 致谢 | 第3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