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 1.1.2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1.2.3 小结 | 第15-16页 |
| 1.3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16-18页 |
| 第2章 政府—社会资本合作(PPP)的理论基础 | 第18-24页 |
| 2.1 政府—社会资本合作的定义及内涵 | 第18-19页 |
| 2.2 公共产品理论 | 第19-21页 |
| 2.3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1-24页 |
| 第3章 中国政府—社会资本合作(PPP)的发展历程及财政功能 | 第24-30页 |
| 3.1 中国政府—社会资本合作的演进 | 第24-26页 |
| 3.1.1 政府—社会资本合作的摸索阶段 | 第24页 |
| 3.1.2 政府—社会资本合作的试点阶段 | 第24-25页 |
| 3.1.3 政府—社会资本合作的推广阶段 | 第25-26页 |
| 3.2 中国政府—社会资本合作的财政功能 | 第26-28页 |
| 3.2.1 降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 | 第26-27页 |
| 3.2.2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供给效率 | 第27页 |
| 3.2.3 创新财政管理理念,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 第27-28页 |
| 3.3 财政在推动政府—社会资本合作过程中的作用 | 第28-30页 |
| 第4章 财政推进政府—社会资本合作(PPP)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第30-40页 |
| 4.1 新常态下中国政府—社会资本合作面临的机遇 | 第30-34页 |
| 4.1.1 新常态的特点 | 第30页 |
| 4.1.2 对政府—社会资本合作的市场需求 | 第30-32页 |
| 4.1.3 新常态下政府—社会资本合作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 第32-34页 |
| 4.2 政府—社会资本合作发展中存在的挑战 | 第34-40页 |
| 4.2.1 公共产品与服务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风险 | 第34-36页 |
| 4.2.2 政府—社会资本合作发展中财政体制方面的问题 | 第36-40页 |
| 第5章 促进中国政府—社会资本合作(PPP)的财政对策及配套改革分析 | 第40-45页 |
| 5.1 财政制度和体制的完善 | 第40-42页 |
| 5.1.1 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 | 第40页 |
| 5.1.2 考虑中长期政府的财政承受力,完善预算管理体制 | 第40-41页 |
| 5.1.3 财政分权制度的完善 | 第41-42页 |
| 5.2 政府部门—社会部门合理分担合作项目的风险 | 第42-43页 |
| 5.3 拓宽政府—社会资本合作的融资渠道 | 第43页 |
| 5.4 相关配套改革 | 第43-45页 |
| 5.4.1 完善政府—社会资本合作相关的法律制度 | 第43-44页 |
| 5.4.2 设立专业的组织管理机构,明确各部门主体权责 | 第44页 |
| 5.4.3 加强对政府—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的监管 | 第44-45页 |
| 结论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 作者简介 | 第50-51页 |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