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非金属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化学工业论文--卤素及其化合物论文--氯及其化合物论文

二氧化氯在生物吸附剂和明胶改性中的应用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引言第9-19页
    1.1 二氧化氯简介第9-11页
        1.1.1 二氧化氯的理化性质第9页
        1.1.2 二氧化氯的杀菌作用及其应用第9-10页
        1.1.3 关于二氧化氯的研究第10-11页
    1.2 生物吸附剂简介第11-14页
        1.2.1 重金属污染及危害第11-12页
        1.2.2 处理重金属废水的方法第12页
        1.2.3 生物吸附法第12-14页
            1.2.3.1 生物吸附剂的发展第13-14页
            1.2.3.2 生物吸附剂在再生和改性中存在的问题第14页
    1.3 明胶材料简介第14-17页
        1.3.1 胶原蛋白和明胶第14-15页
        1.3.2 明胶材料的改性方法第15-17页
            1.3.2.1 交联法第15-17页
            1.3.2.2 共混改性第17页
    1.4 本课题的立论依据和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二章 二氧化氯在生物吸附剂改性中的应用第19-33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19-23页
        2.1.1 材料第19-21页
            2.1.1.1 细胞和菌株第19-20页
            2.1.1.2 主要试剂第20页
            2.1.1.3 仪器设备第20页
            2.1.1.4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第20-21页
        2.1.2 试剂及溶液的配制第21页
        2.1.3 各种细胞的制备第21-22页
            2.1.3.1 微生物的培养方法第21页
            2.1.3.2 红细胞的获取第21-22页
        2.1.4 实验方法第22-23页
            2.1.4.1 各种菌株对碱裂解的敏感性实验第22页
            2.1.4.2 二氧化氯处理各种菌株对碱裂解的敏感性试验第22页
            2.1.4.3 红细胞对碱裂解的敏感性实验第22页
            2.1.4.4 二氧化氯处理对各种菌重金属吸附量的影响第22页
            2.1.4.5 二氧化氯处理对吸附剂循环利用的回收率的影响第22-23页
            2.1.4.6 二氧化氯处理对红细胞的显微镜观察第23页
            2.1.4.7 流式细胞仪检测二氧化氯处理红细胞第23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23-32页
        2.2.1 NaOH对各种菌的裂解效应第23-25页
        2.2.2 二氧化氯处理微生物细胞对NaOH裂解的抗性第25-26页
        2.2.3 二氧化氯处理微生物细胞对重金属吸附量的影响第26-27页
        2.2.4 二氧化氯处理对微生物吸附剂回收率的影响第27-28页
        2.2.5 二氧化氯处理红细胞对NaOH裂解的敏感性变化第28-32页
    2.3 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二氧化氯对明胶膜的改性作用第33-55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3-37页
        3.1.1 材料第33-34页
            3.1.1.1 主要试剂第33页
            3.1.1.2 仪器设备第33-34页
        3.1.2 方法第34-37页
            3.1.2.1 明胶膜的制备第34页
            3.1.2.2 用二氧化氯交联明胶膜第34页
            3.1.2.3 抗水溶性测试第34页
            3.1.2.4 明胶膜触水后的电子显微镜观察第34页
            3.1.2.5 差示热量扫描(DSC)第34-35页
            3.1.2.6 明胶膜机械性能测量第35页
            3.1.2.7 明胶膜水蒸汽透过性的测量第35页
            3.1.2.8 明胶膜的红外分析和微区能谱分析第35页
            3.1.2.9 明胶分子量的测定第35-36页
            3.1.2.10 细胞毒性的评价第36-37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37-54页
        3.2.1 交联条件的优化第37-42页
            3.2.1.1 不同方法对交联效果的影响第37-39页
            3.2.1.2 不同二氧化氯浓度对交联效率的影响第39页
            3.2.1.3 二氧化氯作用时间对交联效率的影响第39-42页
        3.2.2 明胶膜触水后的形貌观察第42-43页
        3.2.3 二氧化氯改性对明胶膜机械性能的影响第43-44页
        3.2.4 差示扫描热量分析第44-45页
        3.2.5 二氧化氯交联对明胶膜水蒸气透过性的影响第45-47页
        3.2.6 红外光谱分析第47-48页
        3.2.7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第48-49页
        3.2.8 能谱元素成分分析第49-53页
        3.2.9 细胞毒性评价第53-54页
    3.3 小结第54-55页
第四章 二氧化氯交联细胞膜的机理第55-63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55-58页
        4.1.1 实验材料第55页
            4.1.1.1 主要试剂第55页
            4.1.1.2 仪器设备第55页
        4.1.2 试剂的配制第55-57页
            4.1.2.1 二氧化氯溶液的配制第55-56页
            4.1.2.2 卵磷脂氯仿液的配制第56页
            4.1.2.3 TBA-TCA-HCl溶液的配制第56页
            4.1.2.4 磷脂溶液的制备第56页
            4.1.2.5 脂质体溶液的制备第56-57页
        4.1.3 实验方法第57-58页
            4.1.3.1 二氧化氯处理脂质体对碱裂解的抗性试验第57页
            4.1.3.2 二氧化氯对不同浓度的磷脂和脂质体的过氧化影响试验第57-58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58-62页
        4.2.1 二氧化氯处理脂质体对碱裂解的抗性试验第58-59页
        4.2.2 二氧化氯对磷脂和脂质体的过氧化作用第59-60页
        4.2.3 脂质过氧化的反应机理第60-62页
    4.3 小结第62-63页
结论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73页
致谢第73-75页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已发表和录用的论文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TiO2带基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下一篇:活性炭负载钌系氨合成催化剂失活的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