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14-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31页 |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 第15-18页 |
1.2 模型预测控制的发展概况 | 第18-20页 |
1.3 鲁棒模型预测控制 | 第20-23页 |
1.3.1 线性参数变化系统的鲁棒预测控制 | 第20-21页 |
1.3.2 输出反馈鲁棒预测控制 | 第21-22页 |
1.3.3 非线性鲁棒模型预测控制 | 第22-23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1.5 不变集理论及线性矩阵不等式 | 第24-28页 |
1.5.1 不变集理论 | 第24-26页 |
1.5.2 线性矩阵不等式 | 第26-28页 |
1.6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8-31页 |
第2章 基于多胞的离线鲁棒预测控制器的设计 | 第31-48页 |
2.1 引言 | 第31-32页 |
2.2 离线鲁棒预测控制器的设计 | 第32-41页 |
2.2.1 问题描述 | 第32-33页 |
2.2.2 自动的离线鲁棒模型预测控制 | 第33-37页 |
2.2.3 数值仿真 | 第37-41页 |
2.3 带有外部干扰的离线鲁棒预测控制器的设计 | 第41-47页 |
2.3.1 外部干扰形式相同时的鲁棒预测控制器的设计 | 第41-43页 |
2.3.2 外部干扰形式不同时的鲁棒预测控制器的设计 | 第43-45页 |
2.3.3 基于收缩的椭圆集的控制策略 | 第45-46页 |
2.3.4 数值仿真 | 第46-4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3章 基于多胞的线性参数变化系统鲁棒预测控制 | 第48-55页 |
3.1 引言 | 第48-49页 |
3.2 问题描述 | 第49-50页 |
3.3 基于收缩椭圆的模型预测控制 | 第50-53页 |
3.4 数值仿真 | 第5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4章 基于多胞的输出反馈鲁棒预测控制 | 第55-71页 |
4.1 引言 | 第55-56页 |
4.2 无输入时的状态观测器的设计 | 第56-64页 |
4.2.1 带有相同形式干扰的状态观测器 | 第56-60页 |
4.2.2 带有不同形式干扰的状态观测器 | 第60-64页 |
4.3 输出反馈预测控制 | 第64-68页 |
4.4 数值仿真 | 第68-7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5章 基于多胞的非线性鲁棒预测控制 | 第71-79页 |
5.1 引言 | 第71页 |
5.2 平衡点的稳定区域 | 第71-74页 |
5.3 自动受约束的鲁棒预测非线性控制 | 第74-77页 |
5.4 数值仿真 | 第77-7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6章 鲁棒预测控制在混沌同步中的应用 | 第79-90页 |
6.1 引言 | 第79-80页 |
6.2 混沌系统的鲁棒预测控制 | 第80-84页 |
6.2.1 鲁棒预测控制器的设计 | 第80-82页 |
6.2.2 数值仿真 | 第82-84页 |
6.3 混沌系统的鲁棒预测同步 | 第84-88页 |
6.3.1 同步控制器的设计 | 第84-87页 |
6.3.2 数值仿真 | 第87-88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0-93页 |
7.1 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 | 第90页 |
7.2 本文主要的创新点 | 第90-91页 |
7.3 未来研究展望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10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05-10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106-107页 |
致谢 | 第107-108页 |
作者简介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