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高斯束偏移成像方法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5页 |
1.1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高斯束偏移 | 第11-12页 |
1.2.2 三维偏移 | 第12页 |
1.2.3 其他束偏移 | 第12-13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三维高斯束基本理论 | 第15-25页 |
2.1 引言 | 第15页 |
2.2 三维高斯束的公式推导 | 第15-20页 |
2.3 高斯束的数值求解 | 第20-21页 |
2.4 高斯束的基本性质 | 第21页 |
2.5 高斯束表征的地震波场 | 第21-24页 |
2.6 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三维高斯束偏移成像方法 | 第25-41页 |
3.1 引言 | 第25-26页 |
3.2 三维共炮道集高斯束偏移 | 第26-34页 |
3.2.1 基本原理 | 第26-27页 |
3.2.2 高效算法 | 第27-28页 |
3.2.3 计算流程 | 第28-29页 |
3.2.4 数值试验 | 第29-34页 |
3.2.4.1 洼陷模型 | 第29-30页 |
3.2.4.2 盐丘模型 | 第30-32页 |
3.2.4.3 复杂模型 | 第32-34页 |
3.3 三维共偏移距道集高斯束偏移 | 第34-41页 |
3.3.1 基本原理 | 第34-36页 |
3.3.2 计算流程 | 第36-37页 |
3.3.3 重点和难点 | 第37-38页 |
3.3.4 模型试算 | 第38-41页 |
第四章 优化算法及参数选取 | 第41-51页 |
4.1 引言 | 第41页 |
4.2 优化算法 | 第41-44页 |
4.2.1 射线最近点搜索 | 第41-43页 |
4.2.2 递归算法 | 第43-44页 |
4.3 参数选择 | 第44-50页 |
4.3.1 初始束宽度 | 第44-45页 |
4.3.2 射线参数间隔 | 第45-47页 |
4.3.3 成像角度 | 第47-50页 |
4.4 小结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