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供水安全定义 | 第10-12页 |
1.2.2 供水安全评价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3 主要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6页 |
1.5 评价范围 | 第16-18页 |
1.5.1 时间范围 | 第16-17页 |
1.5.2 空间范围 | 第17页 |
1.5.3 指标范围 | 第17-18页 |
2 WPI供水安全指标体系 | 第18-28页 |
2.1 指标体系的理论 | 第18页 |
2.2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第18-19页 |
2.3 指标体系建立的方法 | 第19-20页 |
2.4 WPI指标体系理论 | 第20-22页 |
2.4.1 WPI水贫困指数概念 | 第20-21页 |
2.4.2 WPI指数计算方法 | 第21页 |
2.4.3 WPI指数评价标准 | 第21-22页 |
2.5 WPI指标选择 | 第22-24页 |
2.6 各指标的含义 | 第24-28页 |
2.6.1 水资源状况分系统 | 第24页 |
2.6.2 供水设施状况分系统 | 第24-25页 |
2.6.3 利用能力分系统 | 第25-26页 |
2.6.4 使用效率分系统 | 第26页 |
2.6.5 环境分系统 | 第26-28页 |
3 主成分分析法理论 | 第28-30页 |
3.1 主成分分析法定义 | 第28页 |
3.2 计算原理 | 第28页 |
3.3 计算步骤 | 第28-30页 |
4 安阳市供水安全评价 | 第30-70页 |
4.1 安阳市的基本概况 | 第30-32页 |
4.1.1 安阳市自然、经济概况 | 第30页 |
4.1.2 水资源状况 | 第30-31页 |
4.1.3 供水现状 | 第31页 |
4.1.4 南水北调及近远期供水 | 第31-32页 |
4.2 安阳市WPI指标体系评价 | 第32-43页 |
4.2.1 原始数据及评价指标 | 第32-34页 |
4.2.2 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子指标权重 | 第34-41页 |
4.2.3 安阳市WPI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41-43页 |
4.3 子指标单因子安全等级取值范围 | 第43-49页 |
4.3.1 水资源状况分系统 | 第44页 |
4.3.2 供水设施状况分系统 | 第44-45页 |
4.3.3 利用能力分系统 | 第45-46页 |
4.3.4 使用效率分系统 | 第46页 |
4.3.5 环境分系统 | 第46-49页 |
4.4 安阳市供水安全综合评价结果与分析 | 第49-62页 |
4.4.1 各年份WPI指标及单因子评价结果与分析 | 第49-61页 |
4.4.2 单指标变化趋势评价 | 第61-62页 |
4.5 安阳市近远期供水安全评价 | 第62-68页 |
4.6 建议及措施 | 第68-70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