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基本概念 | 第11-12页 |
1.2.1 地质灾害 | 第11页 |
1.2.2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 | 第11-12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清远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现状 | 第18-34页 |
2.1 清远市地质灾害现状 | 第18-20页 |
2.1.1 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和分布 | 第18-19页 |
2.1.2 地质灾害特点 | 第19-20页 |
2.2 清远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的组织机构与基础制度 | 第20-25页 |
2.2.1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的组织机构 | 第20-22页 |
2.2.2 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制度 | 第22-25页 |
2.3 清远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 | 第25-30页 |
2.3.1 进行地质灾害调查 | 第25页 |
2.3.2 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 第25-26页 |
2.3.3 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制定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 第26-27页 |
2.3.4 构建了地质灾害预防管理体系 | 第27-29页 |
2.3.5 建立了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制度 | 第29-30页 |
2.3.6 完善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管理制度 | 第30页 |
2.4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的成效 | 第30-34页 |
2.4.1 群测群防体系发挥了有效作用 | 第30-31页 |
2.4.2 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体系的建成降低了灾害的危险性 | 第31-32页 |
2.4.3 地质灾害防治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成效显现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 第34-46页 |
3.1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4-41页 |
3.1.1 地质灾害防治组织机构不健全,未形成部门间长效协作机制 | 第34页 |
3.1.2 预警监测手段比较落后 | 第34-35页 |
3.1.3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存在质量隐患 | 第35-37页 |
3.1.4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人员、装备、经费不足 | 第37-40页 |
3.1.5 群众地质灾害防治意识薄弱 | 第40-41页 |
3.2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41-46页 |
3.2.1 部门间职能分工不明确 | 第41页 |
3.2.2 相关制度规定不合理 | 第41-42页 |
3.2.3 社会力量调动不够,群众宣传教育仍有待加强 | 第42-43页 |
3.2.4 地方财政实力不强,存在重经济轻民生的倾向 | 第43-46页 |
第四章 国内外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经验借鉴 | 第46-53页 |
4.1 国内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经验 | 第46-48页 |
4.1.1 巴东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经验 | 第46-47页 |
4.1.2 舟曲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经验 | 第47-48页 |
4.2 国外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经验 | 第48-52页 |
4.2.1 美国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经验 | 第49-50页 |
4.2.2 日本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经验 | 第50-52页 |
4.3 国内外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先进经验启示 | 第52-53页 |
第五章 完善清远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的对策建议 | 第53-60页 |
5.1 完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制机制 | 第53-55页 |
5.1.1 细化部门权责,优化重组部门职能 | 第53页 |
5.1.2 完善组织机构,合理增加人员数量 | 第53-54页 |
5.1.3 建立信息沟通、行政协调和资源共享机制 | 第54-55页 |
5.2 健全完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制度 | 第55-57页 |
5.2.1 健全调查评价制度 | 第55页 |
5.2.2 完善预警监测制度 | 第55-56页 |
5.2.3 健全应急防治制度 | 第56-57页 |
5.3 完善和拓展资金筹措渠道 | 第57-58页 |
5.3.1 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 | 第57页 |
5.3.2 建立地质灾害防治资金多渠道筹措机制 | 第57页 |
5.3.3 出台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 第57-58页 |
5.4 培养社会化管理能力 | 第58页 |
5.5 健全地质灾害防治监督措施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附件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