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33页 |
1.1 废旧塑料概述 | 第13-21页 |
1.1.1 废旧塑料的产生 | 第13-14页 |
1.1.2 废旧塑料的处理方法 | 第14-15页 |
1.1.3 废旧塑料的分离 | 第15-18页 |
1.1.4 国外处理废旧塑料的进展 | 第18-20页 |
1.1.5 废旧塑料的再生利用 | 第20-21页 |
1.2 建筑模板简介 | 第21-25页 |
1.2.1 建筑模板发展历程概述 | 第21-23页 |
1.2.2 塑料模板发展概况 | 第23-25页 |
1.3 车用塑料挡泥板简介 | 第25-29页 |
1.3.1 车用塑料概述 | 第25-27页 |
1.3.2 塑料汽车挡泥板及发展概况 | 第27页 |
1.3.3 车用塑料的回收利用 | 第27-28页 |
1.3.4 未来汽车新材料的发展方向 | 第28-29页 |
1.4 埋地用双壁波纹管简介 | 第29-30页 |
1.5 选题背景及研究内容 | 第30-33页 |
1.5.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30-31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31-33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33-37页 |
2.1 实验主要原料与药品 | 第33-34页 |
2.2 实验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34页 |
2.3 试样制备 | 第34-35页 |
2.3.1 挤出共混实验 | 第34-35页 |
2.3.2 注塑成型实验 | 第35页 |
2.3.3 密炼模压成型实验 | 第35页 |
2.4 测试及表征 | 第35-37页 |
2.4.1 缺口冲击测试 | 第35页 |
2.4.2 拉伸测试 | 第35-36页 |
2.4.3 弯曲测试 | 第36页 |
2.4.4 维卡软化点测试 | 第36页 |
2.4.5 塑料邵氏硬度测试 | 第36页 |
2.4.6 熔融指数的测试 | 第36页 |
2.4.7 扫描电镜观察 | 第36-37页 |
第三章 建筑模板用废旧聚丙烯的配方设计及性能研究 | 第37-61页 |
3.1 引言 | 第37-38页 |
3.2 增强填料的选择 | 第38-43页 |
3.3 增容剂用量对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3-48页 |
3.4 不同树脂对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8-51页 |
3.5 增韧剂的选择 | 第51-55页 |
3.6 共混工艺对rPP/GF/MAPP/弹性体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5-56页 |
3.7 硬度测定 | 第56页 |
3.8 材料维卡软化点的测定 | 第56-57页 |
3.9 SEM分析 | 第57-58页 |
3.10 本章小结 | 第58-61页 |
第四章 汽车挡泥板用废旧聚丙烯的配方设计及性能研究 | 第61-79页 |
4.1 引言 | 第61-62页 |
4.2 PP对rPP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62-64页 |
4.3 填充母料(TM)用量对rPP/PP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64-67页 |
4.4 rABS用量对rPP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67-69页 |
4.5 不同增韧剂对rPP/rABS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69-73页 |
4.6 不同成型工艺对rPP/rABS/IIR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73-76页 |
4.7 SEM分析 | 第76-77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五章 双壁波纹管外壁用废旧聚乙烯的配方设计及性能研究 | 第79-85页 |
5.1 引言 | 第79-80页 |
5.2 增强填料的选择 | 第80-81页 |
5.3 增容剂对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81-83页 |
5.4 熔融指数和密度的测定 | 第83页 |
5.5 其他助剂的选用 | 第83页 |
5.6 SEM分析 | 第83-84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第99-101页 |
致谢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