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1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汽车用高强度钢板的热成形工艺 | 第11-21页 |
1.3 淬火-碳配分(Q&P)工艺 | 第21-28页 |
1.4 Q-P-T工艺简介 | 第28页 |
1.5 本文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28-31页 |
第二章 材料制备和实验方法 | 第31-38页 |
2.1 引言 | 第31页 |
2.2 实验材料成分设计 | 第31-33页 |
2.3 Gleeble热模拟实验 | 第33-34页 |
2.4 模具成形淬火&碳配分工艺实验 | 第34-36页 |
2.5 试样制备及显微组织观察 | 第36-38页 |
第三章 Gleeble上Q&P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表征 | 第38-53页 |
3.1 引言 | 第38-39页 |
3.2 Q&P工艺参数设计 | 第39-40页 |
3.3 Q&P钢的微观组织演变规律 | 第40-48页 |
3.4 室温力学性能分析 | 第48-49页 |
3.5 分析及讨论 | 第49-5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热成形模具上Q&P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表征 | 第53-72页 |
4.1 引言 | 第53-55页 |
4.2 组织演变规律 | 第55-64页 |
4.3 力学性能变化规律 | 第64-66页 |
4.4 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的组织形貌和力学性能比较 | 第66-69页 |
4.5 分析与讨论 | 第69-7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五章 热成形-Q&P过程中板料和模具温度的采集和控制 | 第72-77页 |
5.1 实验仪器 | 第72-73页 |
5.2 实验方案 | 第73-74页 |
5.3 实验工艺流程 | 第74页 |
5.4 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74-7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77-79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77-78页 |
6.2 论文的创新之处及展望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9页 |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