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1.2 钢框架梁柱节点的类型及受力特点 | 第11-13页 |
1.2.1 钢结构梁柱节点的类型 | 第11-12页 |
1.2.2 钢结构梁截面不等高梁柱异型节点的受力特点 | 第12-13页 |
1.3 钢框架梁柱节点常见破坏原因及加固方法 | 第13-15页 |
1.3.1 钢结构梁柱节点常见破坏原因 | 第13-14页 |
1.3.2 钢结构梁柱节点常用加固方法 | 第14-15页 |
1.4 刚性钢框架梁柱节点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1.4.1 刚性钢框架梁柱常规节点国内外研究概述 | 第15-18页 |
1.4.2 刚性钢框架含不等高截面梁异型节点国内外研究概述 | 第18-19页 |
1.4.3 震损框架节点加固修复研究概述 | 第19-20页 |
1.5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含不等高截面梁异型节点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 第21-36页 |
2.1 试验概况 | 第21-24页 |
2.1.1 试验构件基本参数 | 第21-23页 |
2.1.2 试验加载方式及加载制度 | 第23-24页 |
2.2 异型节点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4-28页 |
2.2.1 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概述 | 第24页 |
2.2.2 非线性及塑性理论法则的选取 | 第24-25页 |
2.2.4 构件材料参数的选取 | 第25-26页 |
2.2.5 单元选取及网格划分 | 第26-27页 |
2.2.6 边界条件及加载制度 | 第27-28页 |
2.2.7 ABAQUS生死单元技术 | 第28页 |
2.3 异型节点有限元模拟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 | 第28-30页 |
2.3.1 滞回曲线对比 | 第28-29页 |
2.3.2 破坏形态对比 | 第29-30页 |
2.4 节点域腹板不削弱的异型节点模型分析 | 第30-35页 |
2.4.1 构件柱端滞回曲线 | 第30-32页 |
2.4.2 构件骨架曲线及极限承载力 | 第32-34页 |
2.4.3 节点域应力应变分析 | 第34-3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含不等高截面梁异型节点域腹板加固性能研究 | 第36-57页 |
3.1 节点域腹板加固有限元模型概述 | 第36-38页 |
3.2 节点域腹板加固后构件破坏形态分析 | 第38-40页 |
3.3 节点域腹板加固后构件抗震性能分析 | 第40-55页 |
3.3.1 构件滞回曲线分析 | 第40-44页 |
3.3.2 构件骨架曲线分析 | 第44-47页 |
3.3.3 构件极限承载力分析 | 第47-49页 |
3.3.4 构件延性性能分析 | 第49-53页 |
3.3.5 构件耗能能力分析 | 第53-5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四章 含不等高截面梁异型节点域加腋后性能研究 | 第57-73页 |
4.1 节点域加腋后有限元模型概述 | 第57-58页 |
4.2 节点域加腋后构件破坏形态分析 | 第58-63页 |
4.2.1 同一轴压比下不同加腋形式的应力云图分析 | 第58-60页 |
4.2.2 同一加腋形式不同轴压比的应力云图分析 | 第60-63页 |
4.3 节点域加腋后构件抗震性能分析 | 第63-72页 |
4.3.1 构件滞回曲线分析 | 第63-66页 |
4.3.2 构件骨架曲线分析 | 第66-68页 |
4.3.3 构件极限承载力分析 | 第68-70页 |
4.3.4 构件延性性能分析 | 第70-71页 |
4.3.5 构件耗能能力分析 | 第71-7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 第73-75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73-74页 |
5.2 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