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薯类作物病虫害论文--马铃薯(土豆)病虫害论文

一株拮抗马铃薯晚疫病菌菌株的分离鉴定及抑菌性初步分析

符号说明第4-9页
中文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1 前言第13-27页
    1.1 马铃薯生产概况第13页
    1.2 马铃薯晚疫病研究概况第13-18页
        1.2.1 症状第13-14页
        1.2.2 病原第14页
        1.2.3 发病规律第14-15页
        1.2.4 防治方法第15-18页
            1.2.4.1 抗病育种第15-16页
            1.2.4.2 化学防治第16页
            1.2.4.3 农业防治第16-17页
            1.2.4.4 生物防治第17-18页
    1.3 致病疫霉拮抗真菌研究概况第18-23页
        1.3.1 拮抗真菌的主要类型第18-22页
            1.3.1.1 重寄生真菌第18-20页
            1.3.1.2 植物内生真菌第20页
            1.3.1.3 植物病原真菌第20-21页
            1.3.1.4 青霉菌第21页
            1.3.1.5 其他真菌第21-22页
        1.3.2 拮抗真菌的抑菌机理第22-23页
    1.4 地丝菌研究概况第23-24页
        1.4.1 地丝菌的分类及分布第23页
        1.4.2 地丝菌的生物防治作用第23-24页
    1.5 生物农药第24-25页
        1.5.1 生物农药的含义第24页
        1.5.2 生物农药的种类与机理第24页
        1.5.3 生物农药的发展过程第24-25页
        1.5.4 微生物源农药第25页
    1.6 ITS在真菌分类中的应用第25-26页
    1.7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26-27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7-35页
    2.1 供试材料第27-29页
        2.1.1 菌株及载体第27页
        2.1.2 供试真菌及病原菌第27页
        2.1.3 马铃薯品种第27页
        2.1.4 供试培养基第27-28页
        2.1.5 主要试剂第28页
        2.1.6 主要仪器设备第28-29页
    2.2 试验方法第29-35页
        2.2.1 WZJ菌株对马铃薯晚疫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第29页
        2.2.2 WZJ菌株抑菌谱的测定第29页
        2.2.3 菌株的鉴定第29-31页
            2.2.3.1 形态学鉴定第29-30页
            2.2.3.2 分子生物学鉴定第30-31页
        2.2.4 进化树的构建第31页
        2.2.5 WZJ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第31-32页
            2.2.5.1 不同培养基对WZJ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测定第31-32页
            2.2.5.2 温度对WZJ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测定第32页
            2.2.5.3 起始PH对WZJ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测定第32页
        2.2.6 抑菌物质存在部位的检测(胞内/胞外)第32-33页
            2.2.6.1 发酵上清液的制备及处理第32页
            2.2.6.2 胞内/胞外物质的抑菌活性测定第32-33页
        2.2.7 发酵上清液对马铃薯晚疫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第33-34页
            2.2.7.1 不同天数的发酵上清液对马铃薯晚疫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第33页
            2.2.7.2 发酵上清液对马铃薯晚疫病菌“IC_(50)”的测定第33-34页
        2.2.8 抑菌物质的基本属性测定第34页
            2.2.8.1 抑菌物质的溶解性第34页
            2.2.8.2 抑菌物质的热稳定性第34页
            2.2.8.3 发酵上清液中脂肪类物质活性检测第34页
            2.2.8.4 发酵上清液中多糖类物质活性检测第34页
        2.2.9 WZJ菌株代谢产物在离体叶片上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测定第34-35页
            2.2.9.1 马铃薯晚疫病菌游动孢子悬浮液的制备第34-35页
            2.2.9.2 离体叶片试验测试WZJ菌株发酵上清液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作用第35页
            2.2.9.3 荧光定量检测马铃薯晚疫病菌菌丝生长量第35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5-50页
    3.1 WZJ菌株对马铃薯晚疫病菌菌丝生长拮抗作用结果第35-37页
    3.2 WZJ菌株抑菌谱的测试结果第37-38页
    3.3 WZJ菌株鉴定结果第38-41页
        3.3.1 形态学鉴定结果第38-39页
        3.3.2 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第39-40页
        3.3.3 进化树的构建第40-41页
    3.4 WZJ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第41-44页
        3.4.1 不同培养基对WZJ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第41-42页
        3.4.2 温度对WZJ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第42-43页
        3.4.3 起始PH对WZJ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第43-44页
    3.5 WZJ菌株活性成分的研究第44-47页
        3.5.1 发酵上清液及菌丝体形态第44页
        3.5.2 胞内/胞外物质的抑菌活性测定第44-45页
        3.5.3 不同天数的发酵上清液对马铃薯晚疫病菌抑制作用测试第45-46页
        3.5.4 发酵上清液对马铃薯晚疫病菌“IC_(50)”的测定第46-47页
    3.6 抑菌物质的基本属性测定第47-49页
        3.6.1 抑菌物质的溶解性第47-48页
        3.6.2 抑菌物质的热稳定性第48页
        3.6.3 发酵上清液中脂肪类物质活性检测第48-49页
        3.6.4 发酵上清液中多糖类物质活性检测第49页
    3.7 离体叶片试验测试发酵上清液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作用第49-50页
4 讨论第50-53页
    4.1 WZJ菌株的分类鉴定第50-51页
    4.2 WZJ菌株发酵条件的优化第51页
    4.3 WZJ菌株次生代谢产物对马铃薯晚疫病抑菌作用第51-52页
    4.4 WZJ菌株作为生防菌株的应用潜力第52-53页
5 结论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62页
附录第62-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八味中药对绵羊卵巢颗粒细胞增殖与保护的影响
下一篇:东北黑土区土地复垦覆土效果及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