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博弈论的LTE负载均衡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0页 |
·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论文的内容安排 | 第12-13页 |
第二章 负载均衡及LTE自优化技术 | 第13-28页 |
·无线资源管理概述 | 第13-17页 |
·无线资源管理概述 | 第13页 |
·LTE的无线资源管理 | 第13-17页 |
·负载均衡技术 | 第17-24页 |
·负载均衡的概念 | 第17-19页 |
·常用负载均衡技术 | 第19页 |
·LTE中的负载均衡 | 第19-24页 |
·LTE的自配置自优化的需求分析 | 第24-28页 |
第三章 博弈论基础 | 第28-35页 |
·博弈论的产生和发展 | 第28-29页 |
·博弈论的定义 | 第28页 |
·博弈论的发展 | 第28-29页 |
·博弈论理论概述 | 第29-31页 |
·博弈论的要素 | 第29-30页 |
·博弈论的分类 | 第30-31页 |
·博弈论中的市场均衡 | 第31-35页 |
·市场均衡的定义 | 第31-32页 |
·市场均衡的三种状态 | 第32-33页 |
·市场均衡中交换的-般均衡模型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基于博弈论的负载均衡算法 | 第35-52页 |
·负载的度量 | 第35-36页 |
·系统模型 | 第36-37页 |
·对偶理论与原始对偶算法 | 第37-44页 |
·对偶理论 | 第37页 |
·内点算法 | 第37-39页 |
·原始对偶内点算法 | 第39-40页 |
·原始对偶算法计算步骤 | 第40-44页 |
·博弈论表示 | 第44-50页 |
·Fisher模型 | 第44-46页 |
·博弈论建模 | 第46-48页 |
·负载均衡算法描述 | 第48-50页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50-52页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52-54页 |
·论文工作总结 | 第52页 |
·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52-54页 |
缩略语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