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 研究思路、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 第14-18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1.4.2 研究主要内容与框架 | 第15-18页 |
第2章 企业战略转型的理论基础 | 第18-28页 |
2.1 企业战略转型的内涵概述 | 第18-20页 |
2.1.1 企业战略的概念 | 第18-19页 |
2.1.2 企业战略转型的概念 | 第19-20页 |
2.2 企业战略转型的理论依据 | 第20-22页 |
2.2.1 企业战略转型的本质和动因 | 第20-21页 |
2.2.2 企业战略转型的模式分析 | 第21-22页 |
2.3 企业战略转型的分析工具 | 第22-28页 |
2.3.1 PEST分析 | 第24-25页 |
2.3.2 五力模型分析 | 第25-26页 |
2.3.3 SWOT分析 | 第26-28页 |
第3章 精工钢构战略转型的内部环境分析 | 第28-36页 |
3.1 精工钢构发展概况 | 第28-32页 |
3.1.1 组织结构 | 第28-29页 |
3.1.2 业务范围 | 第29-30页 |
3.1.3 人力资源 | 第30-31页 |
3.1.4 财务状况 | 第31页 |
3.1.5 发展战略 | 第31-32页 |
3.2 精工钢构的优势分析 | 第32-34页 |
3.2.1 集成服务能力 | 第32-33页 |
3.2.2 资产融资能力 | 第33页 |
3.2.3 技术研发能力 | 第33页 |
3.2.4 品牌质量优势 | 第33-34页 |
3.3 精工钢构的劣势分析 | 第34-35页 |
3.3.1 现金流状况不容乐观 | 第34页 |
3.3.2 成本波幅增大且逐年抬升 | 第34-35页 |
3.3.3 一体化能力需进一步提升 | 第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精工钢构战略转型的外部环境分析 | 第36-48页 |
4.1 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 第36-38页 |
4.1.1 行业保持持续快速增长态势 | 第36页 |
4.1.2 行业仍处于高速发展期的初级阶段 | 第36-38页 |
4.2 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 第38-40页 |
4.2.1 行业集中度较低,中低端市场竞争激烈 | 第38页 |
4.2.2 行业区域间发展差异特征明显 | 第38-39页 |
4.2.3 行业竞争向经营模式创新转变 | 第39-40页 |
4.3 行业竞争对手情况分析 | 第40-42页 |
4.3.1 行业竞争地位 | 第40页 |
4.3.2 行业竞争风险分析 | 第40-42页 |
4.4 精工钢构战略转型的外部机遇 | 第42-44页 |
4.4.1 装配式建筑发展为钢结构企业带来重大机遇 | 第42-43页 |
4.4.2 停车产业为钢结构企业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 第43-44页 |
4.4.3 海外市场拓展进一步释放钢结构企业增长潜力 | 第44页 |
4.5 精工钢构战略转型的外部威胁 | 第44-46页 |
4.5.1 利润水平受市场影响大 | 第44-45页 |
4.5.2 市场拓展环境复杂 | 第45页 |
4.5.3 价值链差异化显现 | 第45-4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5章 精工钢构战略转型的选择 | 第48-58页 |
5.1 精工钢构战略转型的动力和阻力分析 | 第48-50页 |
5.1.1 动力分析 | 第48-49页 |
5.1.2 阻力分析 | 第49-50页 |
5.2 精工钢构战略转型的SWOT分析 | 第50-52页 |
5.3 精工钢构的战略转型策略 | 第52-56页 |
5.3.1 总体发展战略 | 第52-53页 |
5.3.2 业务发展战略 | 第53-55页 |
5.3.3 职能发展战略 | 第55-5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6章 精工钢构战略转型模式的实践评估 | 第58-62页 |
6.1 精工钢构战略转型的实践历程 | 第58-60页 |
6.2 精工钢构战略转型模式的经验借鉴 | 第60-62页 |
6.2.1 可取之处 | 第60-61页 |
6.2.2 局限之处 | 第61-62页 |
第7章 研究结论、不足及展望 | 第62-64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62-63页 |
7.2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