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基础理论论文--人工智能理论论文

邻域粒化粗糙计算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7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15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4页
        1.1.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2 研究现状第15-23页
        1.2.1 粗糙集的研究现状第15-18页
        1.2.2 邻域粗糙集的研究现状第18-19页
        1.2.3 基于粗糙集模型的属性选择研究现状第19-20页
        1.2.4 偏好挖掘的研究与应用现状第20-23页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创新第23-25页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第25-27页
第二章 基础理论第27-37页
    2.1 Pawlak粗糙集理论第27-29页
    2.2 邻域粗糙集理论第29-32页
    2.3 Pawlak粗糙集和邻域粗糙集的关系讨论第32-33页
    2.4 基于粗糙集模型的属性评估方法第33-34页
    2.5 偏好挖掘主要方法第34-36页
    2.6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三章 双论域邻域粗糙集模型第37-51页
    3.1 引言第37页
    3.2 邻域粗糙集在双论域上的推广第37-42页
        3.2.1 双论域邻域粗糙集第37-40页
        3.2.2 变精度双论域邻域粗糙集第40-42页
    3.3 关于双论域转单论域问题的一些讨论第42-50页
        3.3.1 不完备信息系统上的邻域粗糙集第43-46页
        3.3.2 容差邻域熵第46-49页
        3.3.3 属性对决策的重要度评估第49-50页
    3.4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四章 多核粒化粗糙集和多粒度熵第51-76页
    4.1 引言第51-52页
    4.2 多核粒化粗糙集模型第52-62页
        4.2.1 基本概念第52-56页
            4.2.1.1 模糊集和模糊算子第52-53页
            4.2.1.2 模糊粗糙集的单核粒化第53-54页
            4.2.1.3 多粒度粗糙集模型第54-56页
        4.2.2 模糊粗糙集的多核粒化第56-62页
            4.2.2.1 多核近似算子第56-57页
            4.2.2.2 相关性质第57-60页
            4.2.2.3 近似质量和属性重要度第60-62页
    4.3 粒化的多粒度表达第62-64页
    4.4 多粒度熵第64-74页
        4.4.1 基本定义第64-65页
        4.4.2 相关性质第65-67页
        4.4.3 基于多粒度熵的属性评估第67-68页
        4.4.4 实验第68-74页
    4.5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第五章 基于邻域熵的合作博弈属性选择模型第76-91页
    5.1 引言第76页
    5.2 属性的依赖、独立与冗余第76-78页
    5.3 属性评估的合作博弈第78-81页
    5.4 实验第81-90页
        5.4.1 实验一:NECGT-SIGFD vs. SIGFD第82-86页
        5.4.2 实验二:NECGT vs. Co FS第86-90页
        5.4.3 关于实验的开放性问题讨论第90页
    5.5 本章小结第90-91页
第六章 基于双论域邻域粗糙集模型的偏好挖掘第91-108页
    6.1 引言第91-92页
    6.2 基础理论回顾第92-93页
    6.3 数据模型与基线评估第93-96页
    6.4 基于双论域邻域粗糙集模型的偏好规则与推荐第96-99页
    6.5 实验第99-107页
        6.5.1 实验一:偏好规则的含义与推荐第99-101页
        6.5.2 实验二:参数讨论第101-106页
        6.5.3 实验三:NRSTU vs RSTU第106-107页
    6.6 本章小结第107-108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08-110页
    7.1 全文总结第108页
    7.2 后续工作展望第108-110页
致谢第110-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20页
攻读博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第120-121页

论文共1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时滞系统稳定控制与滤波及其应用研究
下一篇:新型认证协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