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75页 |
1.1 趋化因子的研究简介 | 第12-28页 |
1.1.1 趋化因子的分类与生物学特征 | 第12-17页 |
1.1.2 趋化因子与肿瘤免疫应答 | 第17页 |
1.1.3 趋化因子与肿瘤的发展、生长和血管再生 | 第17-18页 |
1.1.4 趋化因子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 第18-19页 |
1.1.5 趋化因子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 | 第19-24页 |
1.1.6 趋化因子CCL18的研究进展 | 第24-28页 |
1.2 Ar6的研究现状 | 第28-41页 |
1.2.1 Arf蛋白的分类与结构 | 第28-30页 |
1.2.2 Arf6在胞吞过程中的作用 | 第30-31页 |
1.2.3 Ar6调控微丝和细胞骨架的重排 | 第31-33页 |
1.2.4 Arf6调节细胞质膜的动态性 | 第33页 |
1.2.5 Arf的活性调节蛋白 | 第33-37页 |
1.2.6 ACAP4蛋白的研究现状 | 第37-41页 |
1.3 细胞有丝分裂简介 | 第41-64页 |
1.3.1 真核生物有丝分裂概述 | 第41-43页 |
1.3.2 动点的结构与组装 | 第43-50页 |
1.3.3 动点-微管连接的分子基础与调控机制 | 第50-55页 |
1.3.4 Aurora B在动点-微管连接纠错中的功能 | 第55-60页 |
1.3.5 纺锤体组装检验点的概述 | 第60-64页 |
1.4 丝氨酸苏氨酸磷酸酶PP1的研究进展 | 第64-75页 |
1.4.1 蛋白磷酸化与丝氨酸苏氨酸磷酸酶PP1的概述 | 第64-67页 |
1.4.2 丝氨酸苏氨酸磷酸酶PP1在细胞周期调控中的功能 | 第67-75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75-88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75-78页 |
2.1.1 载体 | 第75页 |
2.1.2 质粒 | 第75-76页 |
2.1.3 细胞株 | 第76-77页 |
2.1.4 试剂 | 第77-78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78-88页 |
2.2.1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法 | 第78页 |
2.2.2 DNA的扩增 | 第78-79页 |
2.2.3 基因片段重组 | 第79页 |
2.2.4 质粒转化 | 第79-80页 |
2.2.5 DNA的小量提取 | 第80页 |
2.2.6 GST融合蛋白质的表达与纯化 | 第80-81页 |
2.2.7 His融合蛋白质的表达与纯化 | 第81-82页 |
2.2.8 MBP融合蛋白质的表达与纯化 | 第82-83页 |
2.2.9 pulldown实验 | 第83页 |
2.2.10 免疫沉淀共沉淀实验 | 第83-84页 |
2.2.11 免疫印迹实验 | 第84-85页 |
2.2.12 体外磷酸化 | 第85页 |
2.2.13 磷酸钙法转染293T细胞 | 第85-86页 |
2.2.14 脂质体法转染HeLa细胞——转染质粒DNA | 第86页 |
2.2.15 脂质体法转染HeLa细胞——转染siRNA | 第86页 |
2.2.16 免疫荧光实验 | 第86-88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88-138页 |
3.1 趋化因子CCL18刺激PCAF乙酰化ACAP4调控乳腺癌细胞的迁移 | 第88-112页 |
3.1.1 引言 | 第88-90页 |
3.1.2 ACAP4在体内能够发生乙酰化修饰 | 第90-93页 |
3.1.3 乙酰转移酶PCAF与ACAP4相互作用 | 第93-98页 |
3.1.4 PCAF乙酰化ACAP4的K311位 | 第98-102页 |
3.1.5 ACAP4 K311位的乙酰化降低ACAP4与质膜的结合 | 第102-106页 |
3.1.6 ACAP4的乙酰化调节Acapin与Arf6竞争性结合ACAP4 | 第106-110页 |
3.1.7 讨论与展望 | 第110-112页 |
3.2 GSK3β磷酸化PP1γ调节PP1γ与Aurora B结合进而调节Aurora B的活性 | 第112-138页 |
3.2.1 引言 | 第112-116页 |
3.2.2 GSK3β特异性的与PP1γ结合 | 第116页 |
3.2.3 GSK3β体外磷酸化PP1γ的T307以及T311位 | 第116-123页 |
3.2.4 PP1γ的T307/T311位模拟磷酸化促进PP1γ与Aurora B的结合 | 第123-128页 |
3.2.5 PP1γ的T307/T3 11位模拟磷酸化促进Aurora B的T232位磷酸化 | 第128-130页 |
3.2.6 PP1γ调控Aurora B T232位磷酸化机制的探索 | 第130-135页 |
3.2.7 讨论与展望 | 第135-138页 |
参考文献 | 第138-169页 |
致谢 | 第169-17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1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