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山水画的“应物象形”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应物象形 | 第9-13页 |
(一) 应物象形的源流 | 第9页 |
(二) 应物象形的含义 | 第9-10页 |
(三) 应物与象形的关系 | 第10-13页 |
二、中国山水画“应物象形”的“尚意”性 | 第13-20页 |
(一) 中西写实造型观 | 第13-14页 |
(二) “以线造型”与中国山水画的“观物凝象” | 第14-17页 |
(三) 意象性“象形” | 第17-20页 |
三、中国山水画“应物象形”的传统审美观 | 第20-25页 |
(一) 比兴思维对应物象形的联想、抒情性表达作用 | 第20-22页 |
(二) 以道德为化身的自然美 | 第22-23页 |
(三) 境生象外 | 第23-25页 |
四、中国山水画“应物象形”的造型审美 | 第25-32页 |
(一) 以线造型 | 第25-27页 |
1. 线条的审美特征 | 第25-26页 |
2. 线条的哲学性 | 第26页 |
3. 线条的书法性 | 第26-27页 |
4. 线条的情感性 | 第27页 |
(二) 线与皴法 | 第27-28页 |
(三) 造型的“不求形似” | 第28-30页 |
(四)空间造型的“意象性” | 第30-32页 |
五、“应物象形”对当代山水画创作的启示 | 第32-35页 |
(一) 传统审美中的形神兼备 | 第32-33页 |
(二) 生活是“应物象形”的源泉 | 第33-35页 |
六、总结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7页 |
附录 | 第37-4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