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柴达木盆地东坪地区新生界沉积相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2页
        1.2.1 沉积相的概念第9-10页
        1.2.2 沉积相的研究方法第10-12页
    1.3 研究区的研究现状第12-14页
    1.4 研究思路第14页
    1.5 研究内容第14-16页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6-20页
    2.1 区域地质构造背景第16-18页
        2.1.1 自然地理概况第16-17页
        2.1.2 区域构造背景第17-18页
    2.2 研究区新生界地层特征第18-20页
        2.2.1 东坪构造地层特征第18-19页
        2.2.2 牛东地区地层特征第19-20页
第三章 实测剖面沉积特征第20-29页
    3.1 主要岩石类型及特征第20-22页
        3.1.1 砾岩第20-21页
        3.1.2 砂岩第21页
        3.1.3 粉砂岩第21页
        3.1.4 泥岩第21-22页
    3.2 沉积构造特征第22-29页
        3.2.1 层理构造第22-26页
        3.2.2 层面构造第26-27页
        3.2.3 (准)同生变形构造第27-29页
第四章 沉积相类型及其识别标志第29-50页
    4.1 辫状河三角洲相第29-35页
        4.1.1 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第29-31页
        4.1.2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第31-35页
        4.1.3 前辫状河三角洲亚相第35页
    4.2 扇三角洲相第35-44页
        4.2.1 扇三角洲平原亚相第36-37页
        4.2.2 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第37-40页
        4.2.3 湖泊相第40-44页
    4.3 相序结构及旋回划分第44-45页
        4.3.1 相序结构第44-45页
    4.4 剖面沉积相以及沉积旋回划分第45-50页
第五章 钻井岩芯及测井相分析第50-61页
    5.1 岩芯观察第50-54页
        5.1.1 东坪构造第51-53页
        5.1.2 牛鼻子粱构造第53-54页
        5.1.3 鄂博梁Ⅰ号构造第54页
    5.2 测井相解释第54-61页
        5.2.1 扇三角洲第55-57页
        5.2.2 湖泊第57-61页
第六章 研究区联井对比以及沉积相带展布第61-72页
    6.2 东坪地区连井对比第61-64页
        6.2.1 路乐河组第61-62页
        6.2.2 下干柴沟组下段第62-63页
        6.2.3 下干柴沟组上段第63-64页
    6.3 牛鼻子粱构造第64-67页
        6.3.1 路乐河组第65页
        6.3.2 下干柴沟组下段第65-66页
        6.3.3 下干柴沟组上段第66-67页
    6.4 研究区连井对比第67-70页
        6.4.1 路乐河组第67-68页
        6.4.2 下干柴沟组下段第68-69页
        6.4.3 下干柴沟组上段第69-70页
    6.5 岩相古地理图第70-72页
第七章 沉积相与储层的关系第72-86页
    7.1 东坪地区储层特征第72-78页
        7.1.1 路乐河组(E_(1+2))第72-75页
        7.1.2 下干柴沟组(E_3)储层特征第75-78页
        7.1.3 东坪地区储层综合评价第78页
    7.2 牛东地区储层特征第78-85页
        7.2.1 古-始新统(E_(1+2))储层特征第78-82页
        7.2.2 渐新统(E3)储层特征第82-85页
        7.2.3 牛东地区储层评价第85页
    7.3 总结第85-86页
结论第86-87页
致谢第87-89页
参考文献第89-92页
附录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延长油气主体区石炭—二叠系页岩气资源潜力
下一篇:塔北北部英买7-牙哈地区寒武—奥陶系油气藏流体包裹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