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果树园艺论文--热带及亚热带果类论文--杨梅论文

杨梅果实黄酮糖苷类物质分离纯化及其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研究

致谢第6-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缩略语表第11-16页
1 文献综述第16-25页
    1.1 黄酮糖苷类化合物的分类和分布第16-20页
        1.1.1 花色苷类物质及其在水果中的分布第17-18页
        1.1.2 黄酮醇类物质及其在水果中的分布第18-19页
        1.1.3 其他黄酮糖苷类物质第19-20页
    1.2 黄酮糖苷类物质的分离纯化第20-22页
        1.2.1 柱层析第20-21页
        1.2.2 高速逆流色谱第21页
        1.2.3 制备型HPLC第21-22页
    1.3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在治疗糖尿病方面的作用第22-24页
        1.3.1 糖尿病概述第22页
        1.3.2 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第22-23页
        1.3.3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作用机理第23页
        1.3.4 黄酮糖苷类物质抑制a-葡萄糖苷酶活性第23-24页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第24-25页
        1.4.1 研究目标第24页
        1.4.2 研究内容第24-25页
2 不同品种杨梅果实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评价第25-31页
    2.1 材料、仪器与试剂第25-26页
        2.1.1 实验材料第25页
        2.1.2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25-26页
    2.2 实验方法第26-27页
        2.2.1 杨梅果实粗提物的制备第26页
        2.2.2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测定第26页
        2.2.3 α-淀粉酶抑制活性的测定第26-27页
        2.2.4 统计学分析第27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7-29页
        2.3.1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评价第27-28页
        2.3.2 α-淀粉酶抑制活性评价第28-29页
    2.4 讨论第29-31页
3 ‘荸荠’果实四种黄酮糖苷类物质的纯化第31-44页
    3.1 材料、仪器与试剂第31页
        3.1.1 实验材料第31页
        3.1.2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31页
    3.2 实验方法第31-34页
        3.2.1 提取溶剂的确定第31-32页
        3.2.2 样品液的制备第32页
        3.2.3 HPLC分析第32页
        3.2.4 固相萃取柱的动态试验第32-33页
        3.2.5 固相萃取柱粗提物粉末的制备第33页
        3.2.6 半制备HPLC进一步分离纯化黄酮糖苷类物质第33页
        3.2.7 LC-MS鉴定第33-34页
        3.2.8 统计分析软件第34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4-42页
        3.3.1 提取溶剂的确定第34页
        3.3.2 外标法测标准曲线第34-35页
        3.3.3 SPE柱吸附C3G的动态实验第35-36页
            3.3.3.1 上样量的确定第35页
            3.3.3.2 洗脱浓度的确定第35页
            3.3.3.3 洗脱体积的确定第35-36页
        3.3.4 SPE柱洗脱黄酮醇类化合物的浓度确定第36-38页
        3.3.5 SPE柱的初步纯化结果第38-39页
        3.3.6 半制备HPLC的进一步纯化第39-40页
        3.3.7 LC-MS对黄酮糖苷类物质的鉴定第40页
        3.3.8 两步纯化后结果分析第40-42页
    3.4 讨论第42-44页
4 不同杨梅纯化产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评价第44-52页
    4.1 材料、仪器与试剂第44页
        4.1.1 实验材料第44页
        4.1.2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44页
    4.2 实验方法第44-46页
        4.2.1 杨梅不同分段组分的制备第44页
        4.2.2 α-葡萄糖苷酶体外抑制作用实验第44-45页
            4.2.2.1 α-葡萄糖苷酶体外抑制活性测定第44-45页
            4.2.2.2 抑制类型的确定第45页
        4.2.3 抗氧化活性评价第45-46页
            4.2.3.1 DPPH·法抗氧化活性测定第45页
            4.2.3.2 ABTS法抗氧化活性测定第45-46页
        4.2.4 统计学分析第46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46-50页
        4.3.1 不同杨梅分段组分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评价第46-47页
        4.3.2 四种黄酮糖苷类单体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评价第47页
        4.3.3 抑制类型的确定第47-49页
        4.3.4 抗氧化活性评价第49-50页
    4.4 讨论第50-52页
5 小结与展望第52-53页
    5.1 小结第52页
    5.2 展望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61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IP对细胞糖代谢AMPK信号通路GLUT4的干预研究
下一篇:稻瘟病菌过氧化物酶体形成相关基因MoPEX1、MoPEX4、MoPEX10在生长发育及致病过程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