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 第4-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英文缩写词 | 第15-16页 |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6-29页 |
| 1.1 氧化应激概述 | 第16-17页 |
| 1.2 PC12细胞概述 | 第17-18页 |
| 1.3 凋亡概述 | 第18-19页 |
| 1.4 线粒体ROS概述 | 第19-23页 |
| 1.4.1 线粒体产生ROS | 第20页 |
| 1.4.2 线粒体ROS的调节 | 第20-23页 |
| 1.5 内质网应激与自噬概述 | 第23-29页 |
| 1.5.1 内质网应激与未折叠蛋白反应 | 第23-25页 |
| 1.5.2 自噬 | 第25-27页 |
| 1.5.3 内质网应激与自噬的联系 | 第27-29页 |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9-37页 |
| 2.1 实验材料 | 第29-31页 |
| 2.1.1 仪器 | 第29-30页 |
| 2.1.2 试剂 | 第30-31页 |
| 2.2 实验方法 | 第31-37页 |
| 2.2.1 细胞培养 | 第31-32页 |
| 2.2.2 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 | 第32页 |
| 2.2.3 倒置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 | 第32-33页 |
| 2.2.4 Bradford试剂盒测定细胞总蛋白浓度 | 第33页 |
| 2.2.5 RIPA法提取细胞中总蛋白 | 第33-34页 |
| 2.2.6 蛋白免疫印迹实验 | 第34-35页 |
| 2.2.7 JC-1 试剂盒检测线粒体膜电势 | 第35页 |
| 2.2.8 MiToSox~(TM)试剂盒检测线粒体超氧化物的生成 | 第35-36页 |
| 2.2.9 统计学方法 | 第36-37页 |
| 第3章 实验结果 | 第37-45页 |
| 3.1 不同程度H_2O_2刺激对PC12细胞存活与死亡的影响 | 第37-38页 |
| 3.1.1 不同浓度H_2O_2刺激对PC1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第37页 |
| 3.1.2 不同程度H_2O_2刺激对PC12细胞形态的影响 | 第37-38页 |
| 3.2 不同程度H_2O_2刺激对PC12细胞存活与凋亡的影响 | 第38-39页 |
| 3.3 不同程度H_2O_2刺激对PC12细胞线粒体ROS-介导信号的影响 | 第39-42页 |
| 3.3.1 不同程度H_2O_2刺激对PC12细胞线粒体膜电势的影响 | 第39-40页 |
| 3.3.2 不同程度H_2O_2刺激对PC12细胞线粒体ROS水平的影响 | 第40-41页 |
| 3.3.3 不同程度H_2O_2刺激对PC12细胞线粒体凋亡关联蛋白的影响 | 第41-42页 |
| 3.4 不同程度H_2O_2刺激对PC12细胞内质网应激-自噬通路的影响 | 第42-45页 |
| 3.4.1 不同程度H_2O_2刺激对PC12细胞内质网应激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 | 第42-43页 |
| 3.4.2 不同程度H_2O_2刺激对PC12细胞自噬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 | 第43-45页 |
| 第4章 讨论 | 第45-50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62页 |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