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3 研究评述 | 第16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5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创新点 | 第17-18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5.2 研究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8-30页 |
2.1 农业科技型企业相关定义 | 第18-21页 |
2.1.1 农业科技型企业定义和特征 | 第18-20页 |
2.1.2 农业科技型企业的分类 | 第20-21页 |
2.2 融资及相关理论 | 第21-26页 |
2.2.1 融资定义 | 第21页 |
2.2.2 融资渠道与融资方式 | 第21-22页 |
2.2.3 内源融资 | 第22-23页 |
2.2.4 外源融资 | 第23-26页 |
2.3 企业融资成本理论 | 第26-30页 |
2.3.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6页 |
2.3.2 信用理论 | 第26-28页 |
2.3.3 融资成本理论 | 第28页 |
2.3.4 制度创新理论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广东省农业科技型企业的融资现状与分析 | 第30-45页 |
3.1 广东省农业科技型企业发展现状 | 第30-33页 |
3.1.1 广东省农业科技型企业基本情况 | 第30页 |
3.1.2 农业科技型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 第30-32页 |
3.1.3 农业科技型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32-33页 |
3.2 广东省农业科技型企业融资现状 | 第33-35页 |
3.2.1 数据来源及调查方式 | 第33页 |
3.2.2 融资规模 | 第33-34页 |
3.2.3 融资方式及构成 | 第34-35页 |
3.3 存在的问题 | 第35-39页 |
3.3.1 融资渠道单一 | 第36-37页 |
3.3.2 融资成本高 | 第37-38页 |
3.3.3 民间融资方式不规范 | 第38-39页 |
3.4 广东省农业科技型企业融资创新不足的原因分析 | 第39-45页 |
3.4.1 外部原因 | 第39-43页 |
3.4.2 内部原因 | 第43-45页 |
第四章 广东省农业科技型企业融资策略案例分析-以A公司为例 | 第45-52页 |
4.1 A公司概况 | 第45-46页 |
4.2 A公司的传统融资方式和特点 | 第46-49页 |
4.2.1 融资方式 | 第46-49页 |
4.2.2 融资特点 | 第49页 |
4.3 A公司融资方式问题与启示 | 第49-52页 |
第五章 广东农业科技型企业融资方式创新策略 | 第52-65页 |
5.1 政府方面 | 第52-58页 |
5.1.1 建立互补型农业科技型企业融资体系 | 第52-54页 |
5.1.2 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 第54-56页 |
5.1.3 强化政府对农业科技型企业的扶持力度 | 第56-57页 |
5.1.4 维持融资环境的稳定性 | 第57-58页 |
5.2 金融机构方面 | 第58-61页 |
5.2.1 实现银行和担保机构的密切合作 | 第58-59页 |
5.2.2 优化融资途径 | 第59-61页 |
5.2.3 互联网金融对接农业科技型企业融资需要 | 第61页 |
5.3 企业方面 | 第61-65页 |
5.3.1 强化农业科技型企业的信用建设 | 第61-62页 |
5.3.2 拓展农业科技型企业自身融资能力 | 第62-63页 |
5.3.3 加强农业科技型企业内部融资创新 | 第63-6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6.1 结论 | 第65-66页 |
6.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