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0页 |
1.0 引言 | 第13页 |
1.1 聚合物发光二极管的发展 | 第13-14页 |
1.2 聚合物发光二极管的工作原理及分类 | 第14-16页 |
1.3 聚合物发光二极管的器件性能指标 | 第16-19页 |
1.3.1 色坐标 | 第16-17页 |
1.3.2 发光效率 | 第17-18页 |
1.3.3 寿命 | 第18-19页 |
1.3.4 其他 | 第19页 |
1.4 典型的聚合物蓝光材料 | 第19-24页 |
1.4.1 聚芴及其衍生物 | 第19-23页 |
1.4.2 聚咔唑及其衍生物 | 第23-24页 |
1.4.3 聚硅芴及其衍生物 | 第24页 |
1.5 含砜基的聚合物蓝光材料 | 第24-27页 |
1.6 叠层有机发光器件 | 第27-28页 |
1.7 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性 | 第28-30页 |
1.7.1 研究内容 | 第28页 |
1.7.2 创新性 | 第28-30页 |
第二章 空穴传输单元修饰的聚(芴-co-S,S-二氧-二苯并噻吩)蓝光聚合物 | 第30-58页 |
2.1 前言 | 第30-31页 |
2.2 侧链含咔唑单元的聚(芴-co-S,S-二氧-二苯并噻吩) | 第31-44页 |
2.2.1 实验部分 | 第31-36页 |
2.2.1.1 原料与试剂 | 第31-32页 |
2.2.1.2 表征仪器与参数 | 第32-33页 |
2.2.1.3 器件制备及其光电性能表征 | 第33页 |
2.2.1.4 单体的合成 | 第33-35页 |
2.2.1.5 聚合物的合成 | 第35-36页 |
2.2.2 结果与讨论 | 第36-44页 |
2.2.2.1 合成与表征 | 第36-38页 |
2.2.2.2 聚合物的热性能 | 第38-39页 |
2.2.2.3 聚合物的光物理性能 | 第39-40页 |
2.2.2.4 聚合物的电化学性能 | 第40-41页 |
2.2.2.5 聚合物的电致发光性能 | 第41-43页 |
2.2.2.6 聚合物的单载流子器件 | 第43-44页 |
2.3 三芳胺封端的聚(芴-co-S,S-二氧-二苯并噻吩) | 第44-56页 |
2.3.1 实验部分 | 第44-47页 |
2.3.1.1 原料和试剂 | 第44页 |
2.3.1.2 表征仪器与参数 | 第44-45页 |
2.3.1.3 器件制备及其光电性能表征 | 第45页 |
2.3.1.4 单体的合成 | 第45-46页 |
2.3.1.5 聚合物的合成 | 第46-47页 |
2.3.2 结果与讨论 | 第47-56页 |
2.3.2.1 合成与表征 | 第47-50页 |
2.3.2.2 聚合物的热性能 | 第50页 |
2.3.2.3 聚合物的光物理性能 | 第50-52页 |
2.3.2.4 聚合物的电化学性能 | 第52-53页 |
2.3.2.5 聚合物的电致发光性能 | 第53-55页 |
2.3.2.6 聚合物的单载流子器件 | 第55-5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三章 含S,S-二氧-螺[芴-9,9-噻吨]的蓝光聚合物 | 第58-74页 |
3.1 前言 | 第58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8-64页 |
3.2.1 原料和试剂 | 第58-59页 |
3.2.2 表征仪器与参数 | 第59页 |
3.2.3 器件制备及其光电性能表征 | 第59页 |
3.2.4 单体的合成 | 第59-61页 |
3.2.5 聚合物的合成 | 第61-6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64-73页 |
3.3.1 合成与表征 | 第64-65页 |
3.3.2 聚合物的热性能 | 第65-66页 |
3.3.3 聚合物的光物理性能 | 第66-68页 |
3.3.4 理论计算 | 第68-69页 |
3.3.5 聚合物的电化学性能 | 第69-70页 |
3.3.6 聚合物的电致发光性能 | 第70-7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四章 含S,S-二氧-噻吨的深蓝光聚合物 | 第74-104页 |
4.1 前言 | 第74-75页 |
4.2 聚(芴-co-S,S-二氧-噻吨)深蓝光聚合物 | 第75-92页 |
4.2.1 实验部分 | 第75-79页 |
4.2.1.1 原料和试剂 | 第75页 |
4.2.1.2 表征仪器与参数 | 第75页 |
4.2.1.3 器件制备及其光电性能表征 | 第75页 |
4.2.1.4 单体的合成 | 第75-77页 |
4.2.1.5 聚合物的合成 | 第77-79页 |
4.2.2 结果与讨论 | 第79-92页 |
4.2.2.1 合成与表征 | 第79-81页 |
4.2.2.2 聚合物的热性能 | 第81-82页 |
4.2.2.3 聚合物的光物理性能 | 第82-85页 |
4.2.2.4 聚合物的电化学性能 | 第85-86页 |
4.2.2.5 聚合物的电致发光性能 | 第86-92页 |
4.3 聚(咔唑-co-S,S-二氧-噻吨)深蓝光聚合物 | 第92-103页 |
4.3.1 实验部分 | 第92-96页 |
4.3.1.1 原料与试剂 | 第92页 |
4.3.1.2 表征仪器与参数 | 第92页 |
4.3.1.3 器件制备及其光电性能表征 | 第92页 |
4.3.1.4 单体的合成 | 第92-93页 |
4.3.1.5 聚合物的合成 | 第93-96页 |
4.3.2 结果与讨论 | 第96-103页 |
4.3.2.1 合成与表征 | 第96-97页 |
4.3.2.2 聚合物的热性能 | 第97-98页 |
4.3.2.3 聚合物的光物理性能 | 第98-100页 |
4.3.2.4 聚合物的电化学性能 | 第100-101页 |
4.3.2.5 聚合物的电致发光性能 | 第101-10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第五章 浅HOMO能级P型聚合物 | 第104-121页 |
5.1 引言 | 第104-105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105-112页 |
5.2.1 原料与试剂 | 第105页 |
5.2.2 表征仪器与参数 | 第105页 |
5.2.3 器件制备 | 第105-106页 |
5.2.4 单体的合成 | 第106-111页 |
5.2.5 聚合物的合成 | 第111-112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112-119页 |
5.3.1 合成与表征 | 第112-115页 |
5.3.2 p型聚合物的热性能 | 第115页 |
5.3.3 p型聚合物的光物理性能 | 第115-116页 |
5.3.4 p型聚合物膜抗溶剂润洗测试 | 第116-117页 |
5.3.5 p型聚合物的电化学性能 | 第117-118页 |
5.3.6 PTPA(O)-P/ZnO中间层电荷产生测试 | 第118页 |
5.3.7 全有机中间层电荷产生测试 | 第118-11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9-121页 |
结论 | 第121-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3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35-137页 |
致谢 | 第137-138页 |
附件 | 第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