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TAUT理论的原生广告用户接受模型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四节 研究思路及框架 | 第13-15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二、研究框架 | 第14-15页 |
第一章 相关文献与理论基础 | 第15-36页 |
第一节 原生广告文献综述 | 第15-21页 |
一、原生广告定义综述 | 第15-17页 |
二、原生广告的特征 | 第17-18页 |
三、原生广告的类型 | 第18-21页 |
第二节 技术接受模型理论综述 | 第21-26页 |
一、理性行为理论(TRA) | 第22-23页 |
二、计划行为理论(TPB) | 第23-24页 |
三、技术接受模型(TAM) | 第24-25页 |
四、从TAM模型到UTAUT模型 | 第25-26页 |
第三节 UTAUT模型的相关研究 | 第26-32页 |
一、国外学者对UTAUT模型的相关研究 | 第26-29页 |
二、国内学者对于UTAUT模型的相关研究 | 第29-32页 |
第四节 广告接受意愿相关研究 | 第32-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二章 研究模型与假设 | 第36-52页 |
第一节 创建研究模型 | 第36-42页 |
一、模型设计原理 | 第36页 |
二、变量的选取 | 第36-41页 |
三、原生广告用户接受影响因素概念模型 | 第41-42页 |
第二节 设计测量维度 | 第42-47页 |
一、原UTAUT模型中变量的测量维度 | 第42-44页 |
二、增加变量的测量维度 | 第44-47页 |
第三节 研究假设 | 第47-51页 |
一、UTAUT基础变量假设 | 第47-48页 |
二、新增变量的假设 | 第48-51页 |
本章总结 | 第51-52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实证分析 | 第52-76页 |
第一节 研究设计 | 第52-54页 |
一、研究性质 | 第52页 |
二、问卷设计 | 第52-54页 |
三、数据采集 | 第54页 |
第二节 实证分析 | 第54-75页 |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54-56页 |
二、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56-61页 |
三、相关性分析 | 第61-63页 |
四、中介检验分析 | 第63-70页 |
五、结构方程分析 | 第70-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对策建议 | 第76-83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76-77页 |
第二节 研究启示 | 第77-79页 |
一、建立数据库 精准营销提高信息匹配度 | 第77-78页 |
二、内容为王 加大原生广告内容建设 | 第78页 |
三、保护隐私 加强安全利益保障机制的建设 | 第78-79页 |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79-82页 |
一、研究不足 | 第79-80页 |
二、未来展望 | 第80-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结语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9页 |
附录 | 第89-93页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96页 |
附件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