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9页 |
1.1 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免疫分析方法 | 第10-13页 |
1.1.1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发展 | 第10-11页 |
1.1.2 SERS标记免疫方法 | 第11-13页 |
1.2 磁性材料简介 | 第13-22页 |
1.2.1 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13-17页 |
1.2.2 磁性纳米粒子的表面改性 | 第17-18页 |
1.2.3 磁性纳米粒子的应用 | 第18-22页 |
1.3 黄曲霉素B_1的简介及其检测方法 | 第22-23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设想 | 第23-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29页 |
第二章 实验 | 第29-36页 |
2.1 实验试剂 | 第29-31页 |
2.1.1 化学试剂 | 第29-30页 |
2.1.2 生物试剂与缓冲溶液 | 第30页 |
2.1.3 检测基底 | 第30-31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31-35页 |
2.2.1 常规仪器及其处理方法 | 第31页 |
2.2.2 共焦显微拉曼光谱仪 | 第31-33页 |
2.2.3 电化学工作站 | 第33页 |
2.2.4 扫描电镜 | 第33-34页 |
2.2.5 透射电子显微镜 | 第34页 |
2.2.6 紫外-可见光谱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固相基底竞争免疫法检测黄曲霉素B_1 | 第36-45页 |
3.1 前言 | 第36-37页 |
3.2 固相基底及纳米粒子表面功能化研究 | 第37-40页 |
3.2.1 固相基底表面修饰 | 第37-38页 |
3.2.2 包被抗原及标记免疫金浓度优化 | 第38-39页 |
3.2.3 固相基底的组装与检测 | 第39-40页 |
3.3 固相基底竞争免疫法检测限研究 | 第40-42页 |
3.4 固相基底竞争免疫法特异性研究 | 第42-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
第四章 液相竞争磁免疫方法检测黄曲霉素B_1 | 第45-80页 |
4.1 前言 | 第45-46页 |
4.2 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 第46-56页 |
4.2.1 Fe_3O_4及Fe_3O_4@Au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46-47页 |
4.2.2 Ni及Ni@Au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47-48页 |
4.2.3 Fe_3O_4和Ni纳米粒子的表征 | 第48-49页 |
4.2.4 Fe_3O_4@Au和Ni@Au核壳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 第49-56页 |
4.3 纳米粒子的表面修饰 | 第56-59页 |
4.3.1 标记免疫金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56-58页 |
4.3.2 磁性核壳纳米粒子的表面修饰 | 第58-59页 |
4.4 基于Fe_3O_4@Au的液相竞争磁免疫检测AFB_1 | 第59-65页 |
4.4.1 基于Fe_3O_4@Au磁免疫法检测限研究 | 第59-60页 |
4.4.2 液相竞争磁免疫法特异性研究 | 第60-61页 |
4.4.3 液相竞争磁免疫法的回收率研究 | 第61-62页 |
4.4.4 表面活化对竞争磁免疫检测限的影响 | 第62-65页 |
4.5 基于Ni@Au的液相竞争磁免疫检测AFB_1 | 第65-72页 |
4.5.1 PVP对测试的干扰及消除 | 第65-67页 |
4.5.2 Ni@Au应用于磁免疫检测的优化 | 第67-68页 |
4.5.3 Ni@Au液相竞争磁免疫法检测限研究 | 第68-69页 |
4.5.4 Ni@Au液相竞争磁免疫法特异性研究 | 第69-70页 |
4.5.5 Ni@Au液相竞争磁免疫法回收率测定 | 第70-72页 |
4.6 竞争磁免疫法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比 | 第72-75页 |
4.6.1 LC-MS检测AFB_1工作曲线 | 第72页 |
4.6.2 液相竞争磁免疫法与LC-MS检测对比研究 | 第72-75页 |
4.7 不同基底竞争免疫法对比 | 第75-76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全文总结 | 第80-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与交流的论文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