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用于立体三维重建的全景图像生成技术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8页
    1.1 全景重建概述第10-14页
        1.1.1 摄影经纬仪系统第10-12页
        1.1.2 全景图第12页
        1.1.3 全景三维重建第12-13页
        1.1.4 技术难点第13-14页
    1.2 研究现状第14-16页
        1.2.1 摄影经纬仪系统第14页
        1.2.2 全景图像拼接第14-15页
        1.2.3 全景三维结构恢复第15-16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第16-18页
        1.3.1 研究内容第16页
        1.3.2 本文组织结构第16-18页
2 摄影经纬仪模型第18-31页
    2.1 全景图像第18-19页
        2.1.1 全景图像的采集设备第18页
        2.1.2 全景图像的生成方法第18-19页
    2.2 一般摄像机模型第19-28页
        2.2.1 测量坐标系第19-20页
        2.2.2 空间直角坐标变换第20-23页
        2.2.3 针孔模型第23-26页
        2.2.4 畸变模型第26-28页
    2.3 球面摄像机模型第28-30页
        2.3.1 理想球面摄像机模型第28页
        2.3.2 球面摄像机成像模型的推导第28-29页
        2.3.3 从摄影经纬仪构建球面摄像机模型的问题第29-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1页
3 基于摄影经纬仪的全景图像拼接方法第31-53页
    3.1 图像配准第31-43页
        3.1.1 摄影经纬仪坐标系定义第32-33页
        3.1.2 单相空间后方交会第33-36页
        3.1.3 经纬仪标定第36-38页
        3.1.4 初始位置相机标定第38-40页
        3.1.5 获取固定位姿偏移参数第40-41页
        3.1.6 获取图像外方位元素第41-42页
        3.1.7 系统标定精度对拼接性能的影响分析第42-43页
    3.2 球面全景图像拼接第43-49页
        3.2.1 视点校正第44页
        3.2.2 从摄影经纬仪构建球面摄像机模型第44-45页
        3.2.3 球面全景图像的正投影第45-47页
        3.2.4 球面全景图像的反投影第47-49页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9-51页
    3.4 本章小结第51-53页
4 球面全景三维重建第53-66页
    4.1 针孔摄像机模型下的视图几何第53-56页
        4.1.1 空间前方交会第53-55页
        4.1.2 摄像机相对立体模型第55-56页
        4.1.3 同名核线的确定第56页
    4.2 球面摄像机模型下的视图几何第56-59页
        4.2.1 基于球面的空间前方交会第56-57页
        4.2.2 球面同名核线的确定第57-59页
    4.3 球面测量误差估计第59-61页
        4.3.1 球面核线误差第59-60页
        4.3.2 球面重投影误差第60-61页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1-65页
    4.5 本章小结第65-66页
5 总结与展望第66-68页
    5.1 总结第66-67页
    5.2 展望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0页
致谢第70-71页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内容的视频检索方法研究
下一篇:固定场景中运动目标检测与运动估计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