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法海寺壁画中山水画探析
|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4页 |
| 1.1 论文缘起 | 第11页 |
| 1.2 研究的现状 | 第11-12页 |
| 1.3 研究的目的 | 第12页 |
| 1.4 研究的内容 | 第12页 |
| 1.5 研究的方法 | 第12-14页 |
| 第2章 法海寺壁画中山水画概述 | 第14-22页 |
| 2.1 法海寺壁画基本信息介绍 | 第14-15页 |
| 2.2 法海寺壁画山水中主要构成要素分析 | 第15-18页 |
| 2.3 法海寺壁画山水中空间与色彩的运用 | 第18-22页 |
| 第3章 法海寺壁画山水画风格考证 | 第22-28页 |
| 3.1 明代上流社会审美的真实体现 | 第22-24页 |
| 3.1.1 明初艺术风格形成原因 | 第22页 |
| 3.1.2 统治阶层的审美对壁画风格的影响 | 第22-24页 |
| 3.2 宋代画院体制的影响 | 第24-28页 |
| 3.2.1 宋代画院的产生条件 | 第24-25页 |
| 3.2.2 宋代画院的发展与艺术特色 | 第25-28页 |
| 第4章 山水画作为配景在法海寺壁画中的意义 | 第28-33页 |
| 4.1 壁画中山水画存在意义分析 | 第28-30页 |
| 4.1.1 寺庙壁画中山水画的种类 | 第28页 |
| 4.1.2 山水画在宗教壁画中的思想含义 | 第28-30页 |
| 4.1.3 山水画在法海寺壁画中的意义 | 第30页 |
| 4.2 在历代山水壁画中的价值 | 第30-33页 |
| 4.2.1 非“主流”绘画中的典范 | 第30-31页 |
| 4.2.2 法海寺山水壁画在历代壁画中的价值 | 第31-33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33-35页 |
| 致谢 | 第35-36页 |
| 注释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
| 附录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