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高沟故事:信息沟通与乡村工业化变迁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绪论第9-20页
 研究对象与研究目的第9页
 相关文献综述第9-20页
  一、农民媒介接触及效果第10-12页
  二、大众传播与农村社会互动第12-16页
  三、农村内部信息传播与农村社会互动—人际传播是首要渠道第16-18页
  四、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第18-19页
  五、研究方法第19-20页
第一章 乡土高沟第20-25页
 第一节、高沟的地理位置及行政划分第20-22页
  一、高沟镇地理位置及自然资源第20-21页
  二、建国后高沟行政区域划分变化第21-22页
 第二节 乡土高沟:封闭的农村社会及信息传播第22-25页
  一、乡土高沟农民的人生轨迹第22页
  二、乡土高沟的信息传播第22-25页
   1、乡村内部信息传播第22-23页
   2、乡村内外信息传播第23-25页
第二章 封闭乡村中的信息流通:业务员的产生及其工业萌芽第25-43页
 第一节 建国初期农村政策与城乡二元结构第25-28页
  一、生产资料所有权的转变第25-27页
   1、土地改革—生产资料私有化第25-26页
   2、互助社—生产资料集体化的雏形第26页
   3、人民公社—生产资料公有制第26-27页
  二、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化第27-28页
 第二节 从土改到文革:封闭的乡村社会与农民心理第28-34页
 第三节 摆脱困境:产业信息流入与高沟工业起步第34-43页
  一、信息—陌生人的力量第34-37页
  二、改变—村民的选择第37-40页
  三、业务员—一种信息载体与通道相结合的职业第40-43页
第三章 城乡二元结构松动下的信息涌动与业务员群体壮大及高沟工业定型第43-62页
 第一节 新时期农村政策与城乡二元结构松动第43-48页
  一、责任制的推广与剩余劳动力的出现第44-45页
  二、城乡流动和劳动力转移第45-46页
  三、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第46-48页
 第二节 再寻出路:产业信息涌动与高沟工业的发展定型第48-52页
 第三节 业务员群体扩散网络及社会特征分析第52-62页
  一、创新者第53-54页
  二、追随者第54-57页
  三、扩散网络分析第57-62页
   1、围桌—人际传播的中心场域第58页
   2、信息价值影响下的扩散倾向第58-59页
   3、姻亲—增强扩散的一种社会关系第59-62页
第四章 信息化社会时代:高沟工业运作模式及面临的困境第62-75页
 第一节 迈向信息化社会:信息社会时代的工业第62-63页
 第二节 多元化的传播手段:经济利益的生产力第63-70页
  一、媒介接触方式第64-67页
  二、传统媒体—了解国家宏观政策的渠道第67-68页
  三、网络—寻找商业信息的渠道第68-70页
 第三节 产业困境:信息交换渠道的日渐流失第70-75页
  一、人际传播—作为一种社会交换的手段主要方式第71-72页
  二、产业困境—社会交换的渠道的流失第72-75页
结语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79页
致谢第79-8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政治、性别与身份认同--民国初年精英女报人与女性报刊(1912-1918)
下一篇:《人民日报》报道中的安徽形象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