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网络涉毒犯罪的发展过程 | 第9-14页 |
1.1 网络犯罪的形成、发展和背景 | 第9-11页 |
1.1.1 经济背景 | 第10页 |
1.1.2 社会背景 | 第10-11页 |
1.1.3 文化背景 | 第11页 |
1.2 网络涉毒犯罪的现状 | 第11-13页 |
1.3 网络涉毒犯罪的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网络涉毒犯罪的行为方式和特点 | 第14-22页 |
2.1 网络涉毒犯罪的行为方式 | 第14-18页 |
2.1.1 以网络为平台进行策划、指挥、教唆和联络 | 第14-15页 |
2.1.2 以网络为平台发布制毒配方、传播制毒方法 | 第15-16页 |
2.1.3 以网络为平台订购、销售毒品及其生产原料 | 第16-17页 |
2.1.4 以网络聊天室聚众交流吸毒感受、趁机兜售毒品 | 第17-18页 |
2.2 网络涉毒犯罪的特点 | 第18-22页 |
2.2.1 新型毒品层出不穷 | 第18页 |
2.2.2 隐藏性增强,风险更低 | 第18-19页 |
2.2.3 智能化更加突出 | 第19-20页 |
2.2.4 无国界化增强 | 第20页 |
2.2.5 低龄化明显 | 第20-21页 |
2.2.6 低沉本、高利润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当前我国网络涉毒犯罪的争议问题探析 | 第22-37页 |
3.1 利用网络组织多人进行在线吸毒表演行为的认定分析 | 第22-28页 |
3.1.1 容留扩张说 | 第22-23页 |
3.1.2 二分说 | 第23-24页 |
3.1.3 无罪说 | 第24-26页 |
3.1.4 《刑法修正案(九)》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 | 第26页 |
3.1.5 对上述学说的评析 | 第26-28页 |
3.2 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分析 | 第28-29页 |
3.3 中性业务行为刑事责任分析 | 第29-33页 |
3.3.1 避风港规则介绍 | 第30页 |
3.3.2 组织犯与帮助犯作用转变分析 | 第30-31页 |
3.3.3 中性业务行为对主观“明知”的认定 | 第31-33页 |
3.4 互联网+时代的物流寄递行业与网络涉毒问题研究 | 第33-37页 |
3.4.1 物流渠道贩毒问题的现状及特点 | 第33-34页 |
3.4.2 我国物流行业的现实问题分析 | 第34-37页 |
第四章 网络涉毒行为的治理对策研究 | 第37-48页 |
4.1 互联网+时代物流渠道贩毒问题的防治研究 | 第37-39页 |
4.2 网络毒品犯罪的立法建议 | 第39-44页 |
4.2.1 尽快统一网络贩毒的量刑标准 | 第39-41页 |
4.2.2 加强网络金融监控力度,重视网络涉毒洗钱犯罪行为 | 第41-43页 |
4.2.3 加强对网络吸毒行为的处罚力度 | 第43-44页 |
4.3 网络毒品犯罪的规制与信息技术的保护理念 | 第44-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