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31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7页 |
1.2 压电陶瓷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 第7-8页 |
1.3 压电陶瓷的种类 | 第8-10页 |
1.3.1 PZT基压电陶瓷 | 第8-9页 |
1.3.2 无铅压电陶瓷 | 第9-10页 |
1.3.3 复合压电材料 | 第10页 |
1.4 压电陶瓷及其基本性能 | 第10-22页 |
1.4.1 压电陶瓷的基本性能 | 第10-16页 |
1.4.2 压电陶瓷材料的应用领域 | 第16页 |
1.4.3 压电陶瓷材料的掺杂改性 | 第16-18页 |
1.4.4 压电陶瓷材料的制备流程 | 第18-22页 |
1.5 压电材料电退化的研究现状 | 第22-29页 |
1.5.1 电退化机理 | 第22-26页 |
1.5.2 影响压电陶瓷电退化速率的外界因素 | 第26-28页 |
1.5.3 压电材料的黑斑生长状况 | 第28-29页 |
1.6 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第29-31页 |
1.6.1 研究的目的 | 第29页 |
1.6.2 研究的内容 | 第29-31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设备以及实验方法 | 第31-40页 |
2.1 电路图的设计以及实验平台的搭建 | 第31-34页 |
2.2 压电陶瓷样品的制备 | 第34-37页 |
2.3 试验所用样品的参数 | 第37-38页 |
2.4 实验方法 | 第38-40页 |
2.4.1 软性掺杂和硬性掺杂以及无掺杂对电退化进程的影响 | 第38页 |
2.4.2 BCZT压电陶瓷(无铅)与电退化进程的关系 | 第38-39页 |
2.4.3 电退化进程与黑斑之间的关系 | 第39-40页 |
第三章 掺杂对压电陶瓷电退化进程的影响研究 | 第40-47页 |
3.1 直流电压下样品的电退化速率及影响 | 第40-42页 |
3.2 扫面电镜截面图分析 | 第42-44页 |
3.3 扫描电镜表面能谱分析 | 第44-47页 |
第四章 被银样品与部分被银样品对电退化的影响 | 第47-53页 |
4.1 实验结果 | 第47-51页 |
4.2 理论分析 | 第51-53页 |
第五章 有铅与无铅压电陶瓷电退化进程的影响研究 | 第53-56页 |
5.1 实验结果 | 第53-54页 |
5.2 结果分析 | 第54-56页 |
第六章 黑斑的微观组织形貌分析 | 第56-64页 |
6.1 黑斑的微观组织结构的表征与讨论 | 第56-62页 |
6.2 理论分析 | 第62-64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相关成果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