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缩略词表 | 第14-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0页 |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6-17页 |
·数字集群系统发展与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论文的结构与内容安排 | 第18-20页 |
第二章 MTS 数字集群系统空口标准简介 | 第20-30页 |
·引言 | 第20-21页 |
·空口协议栈分层简介 | 第21-22页 |
·物理层协议标准简要介绍 | 第22-27页 |
·帧结构和时隙 | 第23页 |
·信道复用 | 第23-26页 |
·MAC 子层的协议标准简介 | 第26-27页 |
·基带算法的概述 | 第27-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信道编解码原理与实现 | 第30-58页 |
·引言 | 第30页 |
·CRC 校验码 | 第30-33页 |
·CRC 16 的编码原理 | 第31页 |
·CRC 16 的译码原理 | 第31页 |
·CRC 16 编译码的实现 | 第31-33页 |
·Reed-Muller 码 | 第33-42页 |
·RM 编码原理 | 第33-35页 |
·RM 编码的实现 | 第35-36页 |
·RM 译码Reed 算法 | 第36-37页 |
·RM 译码Reed 算法的仿真 | 第37-38页 |
·RM 译码Reed 算法的实现 | 第38-42页 |
·卷积码和RCPC 码 | 第42-51页 |
·卷积码和RCPC 码的编码原理与实现 | 第42-44页 |
·Viterbi 译码原理 | 第44-47页 |
·Viterbi 译码的仿真 | 第47-48页 |
·Viterbi 译码的实现 | 第48-51页 |
·交织 | 第51-55页 |
·块内交织 | 第51-53页 |
·N 块间交织 | 第53-55页 |
·扰码 | 第55-57页 |
·扰码原理 | 第56页 |
·扰码的实现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GMSK 调制与解调的原理与实现 | 第58-87页 |
·引言 | 第58页 |
·GMSK 调制的理论分析与实现 | 第58-72页 |
·GMSK 调制原理 | 第59-63页 |
·GMSK 调制实现1 | 第63-68页 |
·GMSK 调制实现2 | 第68-70页 |
·GMSK 调制实现1 与实现2 的比较 | 第70-72页 |
·GMSK 解调理论分析和实现 | 第72-85页 |
·DPD 接收机原理 | 第73-74页 |
·带反馈信息的DPD 接收机原理 | 第74-76页 |
·联合DPD 与MAP 算法的迭代解调译码接收机原理 | 第76-79页 |
·符号同步原理 | 第79-81页 |
·仿真结果的分析与比较 | 第81-84页 |
·带反馈信息的DPD 接收机与符号同步的实现 | 第84-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第五章 帧同步与解突发的原理与实现 | 第87-96页 |
·引言 | 第87页 |
·帧同步的理论与实现 | 第87-90页 |
·同步码检测 | 第88-89页 |
·定时器的调整 | 第89-90页 |
·解突发的实现流程 | 第90-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第六章 测试结果 | 第96-108页 |
·硬件平台简介 | 第96-98页 |
·软件平台简介 | 第98-99页 |
·信道编解码的测试结果 | 第99-101页 |
·GMSK 调制与解调测试结果 | 第101-106页 |
·手持机整机测试 | 第106-107页 |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8-110页 |
·论文的工作总结 | 第108-109页 |
·展望 | 第109-110页 |
致谢 | 第110-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3页 |
个人简历 | 第113-11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114-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