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保护管理论文--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论文--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论文

环境正义视域下环境治理转型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9-19页
    一、研究的缘起第9-11页
        (一)研究背景第9-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11页
    二、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第11-16页
        (一)国内外环境治理模式的相关研究第11-13页
        (二)国内外环境正义的相关研究第13-16页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6-17页
        (一)研究思路第16页
        (二)研究方法第16-17页
    四、研究创新与不足第17-19页
        (一)文章的创新点第17页
        (二)文章研究的不足第17-19页
第一章 环境正义的理论概说第19-24页
    一、环境正义的缘起第19-20页
        (一)环境正义运动的发展第19-20页
        (二)环境正义理论的内涵与特点第20页
    二、环境正义的双重属性第20-22页
        (一)外在规范性第21页
        (二)内在德性第21-22页
    三、环境正义的价值理由第22-24页
第二章 粗放型环境治理:环境正义的消解第24-31页
    一、粗放式环境治理:当前环境治理的运行样态第24-27页
        (一)我国生态资源环境现状第24-25页
        (二)我国当前环境治理工作的现状及其问题第25-27页
    二、环境权保护不力与承认不正义第27-28页
    三、制度供给不足与程序不正义第28-29页
    四、相对剥夺与分配不正义第29-31页
第三章 环境精细化治理:实现环境正义的新视角第31-39页
    一、环境精细化治理的内涵及特征第31-33页
        (一)环境精细化治理的内涵第31-32页
        (二)环境精细化治理的基本特征第32-33页
    二、环境精细化治理的制度供求因素第33-37页
        (一)供给因素第33-36页
        (二)需求因素第36-37页
    三、环境精细化治理:实现环境正义的有效途径第37-39页
第四章 环境精细化治理的建构路径第39-45页
    一、大数据和智能化技术的嵌入:环境精细化治理的基础第39-40页
    二、职能厘定精细化:环境精细化治理的前提第40-41页
    三、体制机制革新:环境精细化治理的核心第41-42页
    四、多层级多部门协同治理:环境精细化治理的关键第42-45页
结语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0-51页
致谢第51-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二维纳米材料组装宏观纤维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城市设计视角的苏州古典园林边界空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