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滞阻尼器在某框架结构抗震加固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传统抗震加固技术 | 第12-14页 |
1.2.1 构件的抗震加固 | 第12-13页 |
1.2.2 结构的抗震加固方法 | 第13-14页 |
1.3 消能减震加固技术的应用现状 | 第14-16页 |
1.3.1 国外消能减震加固技术应用现状 | 第14-15页 |
1.3.2 国内消能减震加固技术应用现状 | 第15-16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消能减震加固技术研究 | 第17-25页 |
2.1 消能减震的概念及耗能原理 | 第17-18页 |
2.2 消能减震装置的分类 | 第18页 |
2.3 黏滞阻尼器的研究 | 第18-21页 |
2.3.1 黏滞流体阻尼器的概况 | 第18-19页 |
2.3.2 黏滞流体阻尼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 第19-21页 |
2.4 黏滞阻尼器的计算模型 | 第21-24页 |
2.4.1 线性模型 | 第21-22页 |
2.4.2 Maxwell模型 | 第22-23页 |
2.4.3 Kelvin模型 | 第23-24页 |
2.4.4 本文所采用的计算模型 | 第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增设阻尼器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 | 第25-37页 |
3.1 消能减震加固的设计方法 | 第25-26页 |
3.2 反应谱法 | 第26-31页 |
3.2.1 反应谱法的基本概述 | 第26-27页 |
3.2.2 反应谱法的理论分析 | 第27-29页 |
3.2.3 设计反应谱法的理论分析 | 第29-30页 |
3.2.4 减震结构的振型分解反应谱分析 | 第30-31页 |
3.3 动力时程分析法 | 第31-36页 |
3.3.1 时程分析法的概述 | 第31-32页 |
3.3.2 地震波的选取 | 第32-33页 |
3.3.3 线性时程分析 | 第33-34页 |
3.3.4 快速非线性时程分析 | 第34-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黏滞阻尼器在抗震加固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 第37-75页 |
4.1 工程概况 | 第37页 |
4.2 计算分析模型 | 第37-41页 |
4.2.1 模型分析结果对比 | 第38-39页 |
4.2.2 结构动力特性 | 第39-41页 |
4.3 原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 第41-50页 |
4.3.1 多遇地震时程分析 | 第41-46页 |
4.3.1.1 地震波加速度时程曲线 | 第41-42页 |
4.3.1.2 分析结果 | 第42-46页 |
4.3.2 罕遇地震时程分析 | 第46-50页 |
4.3.2.1 地震波加速度时程曲线 | 第46-47页 |
4.3.2.2 分析结果 | 第47-50页 |
4.4 减震结构有限元分析 | 第50-72页 |
4.4.1 阻尼器选用及布置 | 第50-54页 |
4.4.2 阻尼结构模型建立 | 第54-55页 |
4.4.3 多遇地震时程分析 | 第55-61页 |
4.4.3.1 层间位移及位移角对比分析 | 第55-57页 |
4.4.3.2 层间剪力对比分析 | 第57-58页 |
4.4.3.3 基底剪力时程对比分析 | 第58-59页 |
4.4.3.4 阻尼结构能量图 | 第59-61页 |
4.4.4 罕遇地震时程分析 | 第61-72页 |
4.4.4.1 分析方法确定 | 第61-62页 |
4.4.4.2 时程分析结果 | 第62-72页 |
4.5 抗震措施分析 | 第72-7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作者简介 | 第82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论文及成果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