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文化产业、文化市场论文

论网络文化产业的公共治理--一个基于网络生态视角的治理范式

中文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6-22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6-18页
        1.1.1 网络文化产业管理的国际难题第16-17页
        1.1.2 网络文化产业管理的中国困境第17-18页
    1.2 研究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第18-20页
        1.2.1 理论价值第18-19页
        1.2.2 现实意义第19-20页
    1.3 研究对象、方法与路径第20-22页
        1.3.1 研究对象第20页
        1.3.2 研究方法第20-21页
        1.3.3 研究路线第21-22页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22-33页
    2.1 网络文化研究第22页
    2.2 网络文化产业研究第22-24页
    2.3 网络文化产业管理研究第24-30页
        2.3.1 国内研究第24-27页
        2.3.2 国外研究第27-30页
    2.4 公共治理与网络生态研究第30-31页
    2.5 研究述评第31-33页
第3章 网络文化产业与网络生态第33-71页
    3.1 网络文化产业界定第33-40页
        3.1.1 网络文化界定第33-35页
        3.1.2 网络文化产业内涵第35-36页
        3.1.3 网络文化产业的特征分析第36-40页
    3.2 网络文化产业的分类第40-43页
    3.3 网络文化产业的结构第43-69页
        3.3.1 核心层:原生态网络文化产业第43-55页
        3.3.2 中间层:网络与传统文化产业的融合形态第55-66页
        3.3.3 外围层:网吧产业第66-69页
    3.4 网络生态界定第69-70页
    3.5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4章 网络文化产业面临“产业生态危机”与管理困境第71-81页
    4.1 网络文化产业面临“产业生态危机”第71-75页
        4.1.1 产业生态结构失衡危机第71-73页
        4.1.2 产业生态技术安全危机第73-74页
        4.1.3 产业生态污染危机第74-75页
        4.1.4 产业生态个体危机第75页
    4.2 网络文化产业管理困境第75-80页
        4.2.1 管理模式弊端的梅特卡夫法则第75-76页
        4.2.2 制度滞后性困境日益彰显第76-78页
        4.2.3 事后整治与短期化弊端的同行第78-79页
        4.2.4 两极争议的博弈第79-80页
    4.3 小结第80-81页
第5章 网络文化产业生态系统分析第81-95页
    5.1 网络文化产业:作为产业生态系统的理论依据第81-84页
        5.1.1 生态学理论第81-83页
        5.1.2 协同学理论第83页
        5.1.3 系统管理理论第83-84页
    5.2 网络文化产业生态系统界定第84-90页
        5.2.1 核心:融合多样性的网络文化产业生态系统第85-86页
        5.2.2 根本:网络文化产业生态系统平衡与可持续发展第86-88页
        5.2.3 特性:网络文化产业生态系统的开放性第88-89页
        5.2.4 方式:数字化动态生存第89-90页
    5.3 网络文化产业生态系统的构成第90-94页
        5.3.1 网络文化产业生态系统的主体要素第90-92页
        5.3.2 网络文化产业生态系统的环境要素第92-93页
        5.3.3 网络文化产业生态系统两大要素的融合第93-94页
    5.4 本章小结第94-95页
第6章 网络文化产业生态系统公共治理的内涵、特质与范畴第95-116页
    6.1 网络文化产业公共治理的提出:由管理走向公共治理第95-96页
    6.2 网络文化产业公共治理的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第96-105页
        6.2.1 网络文化产业公共治理的理论基础第96-99页
        6.2.2 网络文化产业公共治理的现实依据第99-105页
    6.3 网络文化产业公共治理的内涵第105-107页
        6.3.1 公共治理内涵及治理理论第105-106页
        6.3.2 网络文化产业公共治理内涵第106-107页
    6.4 网络文化产业生态系统公共治理的特质第107-109页
    6.5 网络文化产业生态系统公共治理的范畴第109-115页
        6.5.1 基于主体的治理范畴第109-111页
        6.5.2 基于内容的治理范畴第111-115页
    6.6 本章小结第115-116页
第7章 网络文化产业生态系统的公共治理范式第116-183页
    7.1 网络文化产业生态系统的公共治理范式理论框架第116-119页
        7.1.1 网络文化产业生态系统公共治理范式的治理体系第116-118页
        7.1.2 网络文化产业生态系统公共治理范式的分析路径第118-119页
    7.2 网络文化产业生态系统公共治理范式的治理理念第119-123页
        7.2.1 极终善治:网络文化产业公共治理的核心目标第119-120页
        7.2.2 公共心态:网络文化产业公共治理的逻辑起点第120-121页
        7.2.3 分类分级:网络文化产业公共治理的内在理念第121-122页
        7.2.4 制约平衡:网络文化产业生态系统的运行法则第122-123页
        7.2.5 互动同行:网络文化产业规制与文化建设并举第123页
    7.3 公共治理的主体结构:网络文化产业公共治理的多中心协同第123-147页
        7.3.1 政府与市场博弈下网络文化产业公共治理中的政府定位第124-129页
        7.3.2 网络文化产业运营中的企业定位第129-133页
        7.3.3 多中心治理中的第三方组织第133-137页
        7.3.4 网络社会中的公众定位第137-140页
        7.3.5 公共治理主体间的协同互动:一个协调机制第140-147页
    7.4 公共治理的环境结构:网络文化产业公共治理的环境创新第147-170页
        7.4.1 制度环境创新第147-164页
        7.4.2 技术环境创新第164-170页
    7.5 公共治理的运行机制:网络文化产业生态治理链第170-182页
        7.5.1 网络文化产业生态治理链的构建原则:绿色生态下的可持续发展第171页
        7.5.2 网络文化产业生态治理链的网状结构模型第171-173页
        7.5.3 基于模型的网络文化产业生态治理链分析第173-182页
    7.6 本章小结第182-183页
第8章 结论、创新与展望第183-185页
    8.1 研究主要结论第183页
    8.2 主要的创新第183-184页
    8.3 不足与展望第184-185页
参考文献第185-193页
致谢第193-19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94-195页

论文共1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同意应答语研究
下一篇:我国药品产业政府规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