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共沉淀制备铈掺杂钇铝石榴石荧光粉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40页
    1.1 引言第12-13页
    1.2 固体发光的基本原理第13-15页
        1.2.1 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第13页
        1.2.2 发光强度第13-14页
        1.2.3 发光过程中的能量传递第14-15页
    1.3 白光LED 用荧光粉技术要求第15-17页
        1.3.1 荧光粉的一次特性第15页
        1.3.2 荧光粉的二次特性第15页
        1.3.3 用于白光LED 的荧光粉第15-17页
    1.4 钇铝石榴石(YAG)荧光粉第17-20页
        1.4.1 YAG 的结构与组成第17-19页
        1.4.2 YAG 的性能第19-20页
    1.5 YAG:Ce 荧光粉的制备方法第20-23页
    1.6 液相化学沉淀第23-27页
        1.6.1 成核第23-25页
        1.6.2 晶体生长第25-26页
        1.6.3 粒子团聚第26-27页
    1.7 粉体表面包覆第27-32页
        1.7.1 表面包覆的机理第27-29页
        1.7.2 有机包覆常用方法第29-30页
        1.7.3 无机包覆常用方法第30-32页
    1.8 本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第32-33页
    参考文献第33-40页
第二章 实验研究方法第40-51页
    2.1 试剂第40页
    2.2 实验设备第40-41页
    2.3 溶液配制及标定第41-42页
    2.4 前驱体制备第42-43页
    2.5 前驱体的煅烧第43页
    2.6 分析测试第43-47页
    2.7 色度学概要第47-50页
    参考文献第50-51页
第三章 YAG:Ce 前驱体制备工艺研究第51-74页
    3.1 引言第51-52页
    3.2 沉淀剂的选择第52-57页
    3.3 共沉淀工艺参数的优化第57-59页
        3.3.1 沉淀剂浓度对化学计量比的影响第57-58页
        3.3.2 沉淀和陈化温度对化学计量比的影响第58-59页
        3.3.3 陈化时间对化学计量比的影响第59页
    3.4 前驱体分散性的改善第59-70页
        3.4.1 乙醇部分取代水对分散性及发光性能的影响第60-62页
        3.4.2 表面活性剂对分散性及发光性能的影响第62-65页
        3.4.3 干燥工艺对分散性及发光性能的影响第65-70页
    3.5 本章小结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第四章 YAG:Ce 前驱体煅烧过程中的结构分析及性能研究第74-95页
    4.1 引言第74-75页
    4.2 还原方式的选择第75-76页
    4.3 空气中煅烧温度对YAG:Ce 荧光粉理化性质的影响第76-80页
    4.4 空气中煅烧时间对荧光粉理化性质的影响第80-81页
    4.5 还原时间对荧光粉理化性质的影响第81页
    4.6 助熔剂对荧光粉理化性质的影响第81-85页
        4.6.1 助熔剂对发光强度的影响第82-83页
        4.6.2 助熔剂对颗粒形貌及粒径的影响第83页
        4.6.3 助熔剂对物相的影响第83-85页
    4.7 煅烧过程中动力学研究第85-91页
        4.7.1 粉体脱水和脱碳动力学第86-89页
        4.7.2 晶化过程动力学第89-90页
        4.7.3 晶粒生长动力学第90-91页
    4.8 本章小结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95页
第五章 (Y,Ln)_3Al_5O_(12):Ce (Ln=Gd,La)荧光粉的结构及其发光特性第95-110页
    5.1 引言第95-96页
    5.2 YAG:Ce 的吸收光谱第96页
    5.3 环境温度对YAG:Ce 发光性能的影响第96-100页
    5.4 最佳铈掺杂浓度第100-102页
    5.5 Gd、La 掺杂对YAG:Ce 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影响第102-107页
    5.6 本章小结第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10页
第六章 YAG:Ce 荧光粉表面包覆无机膜的研究第110-124页
    6.1 引言第110-111页
    6.2 氧化铝包膜第111-118页
        6.2.1 溶胶-凝胶工艺参数的研究第112-113页
        6.2.2 粉体分散溶液pH 的选择第113-114页
        6.2.3 氧化铝凝胶的相转变第114-115页
        6.2.4 Al_2O_3 包覆过程分析第115-117页
        6.2.5 包覆前后形貌的变化第117页
        6.2.6 包覆粉体的发光性能第117-118页
    6.3 二氧化硅包覆第118-121页
        6.3.1 工艺路线第118页
        6.3.2 包覆粉体的FT-IR 和XRD 图谱第118-119页
        6.3.3 SiO_2 包覆过程分析第119-120页
        6.3.4 包覆前后形貌的变化第120-121页
        6.3.5 包覆粉体的发光性能第121页
    6.4 本章小结第121-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24页
第七章 结论与创新第124-127页
    7.1 主要结论第124-126页
    7.2 主要创新第126-127页
致谢第127-12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第128-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锂离子电池高容量氧化钴负极材料的研究
下一篇:生物质气化焦油还原NO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