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导论 | 第9-12页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0页 |
三、论文框架和主要内容 | 第10-11页 |
四、主要创新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管理控制概述 | 第12-25页 |
第一节 管理控制的概念及特点 | 第12-16页 |
一、管理控制的概念 | 第12-14页 |
二、管理控制在管理学和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 第14-15页 |
三、现代管理控制的特点 | 第15-16页 |
第二节 影响管理控制的环境因素 | 第16-19页 |
一、企业战略与管理控制 | 第17页 |
二、组织结构与管理控制 | 第17-18页 |
三、企业文化与管理控制 | 第18-19页 |
第三节 管理控制的责任中心 | 第19-20页 |
一、管理控制责任中心含义与种类 | 第19-20页 |
二、转移价格 | 第20页 |
第四节 管理控制的设计与评价机制 | 第20-25页 |
一、管理控制的设计 | 第20-21页 |
二、管理控制的评价机制 | 第21-25页 |
第二章 跨国酒店管理控制框架 | 第25-36页 |
第一节 跨国酒店的特点及发展现状 | 第25-30页 |
一、跨国酒店管理模式的演进 | 第25-27页 |
二、中外酒店经营环境比较 | 第27-29页 |
三、跨国酒店集团在中国发展的新趋势 | 第29页 |
四、跨国酒店管理集团运营的体制特点 | 第29-30页 |
第二节 跨国酒店管理控制设计原则与程序 | 第30-33页 |
一、跨国酒店管理控制设计原则 | 第30-31页 |
二、管理控制设计程序 | 第31-33页 |
第三节 跨国酒店管理控制的主要手段及工具 | 第33-36页 |
一、工作政策与程序 | 第33-34页 |
二、预算 | 第34页 |
三、控制标准与目标 | 第34-35页 |
四、差异分析与持续改进 | 第35页 |
五、会议与沟通 | 第35页 |
六、管理信息系统 | 第35-36页 |
第三章 跨国酒店管理控制设计 | 第36-45页 |
第一节 跨国酒店业务单元的设计 | 第36-38页 |
一、跨国酒店业务单元的层次划分 | 第36页 |
二、集团战略核心层 | 第36-37页 |
三、区域业务规划层(事业部) | 第37-38页 |
四、酒店业务执行层 | 第38页 |
第二节 跨国酒店管理控制的关键业绩指标(KPI)设计 | 第38-45页 |
一、KPI设计原理 | 第38-39页 |
二、战略核心层的KPI | 第39页 |
三、区域规划层的KPI | 第39-41页 |
四、职能业务运营层面的KPI | 第41-43页 |
五、KPI设计的优化工具-平衡计分卡 | 第43-45页 |
第四章 跨国酒店管理控制评价 | 第45-50页 |
第一节 跨国酒店管理控制评价的意义 | 第45页 |
第二节 酒店管理控制评价方法 | 第45-50页 |
一、控制风险自我评估 | 第45-46页 |
二、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 | 第46-47页 |
三、内部审计 | 第47-48页 |
四、外部审计 | 第48-50页 |
第五章 案例:法国雅高集团的管理控制 | 第50-60页 |
第一节 公司简介 | 第50-53页 |
一、公司历史 | 第50-51页 |
二、公司治理结构及其控制体系 | 第51-52页 |
三、公司战略 | 第52-53页 |
第二节 酒店集团层面的控制体系 | 第53-55页 |
一、结构化控制体系 | 第53页 |
二、关键业绩指标(KPI)控制体系 | 第53-54页 |
三、内部控制体系 | 第54-55页 |
四、外部控制 | 第55页 |
第三节 酒店运营层面的控制 | 第55-57页 |
一、宏观控制指标 | 第55页 |
二、运营控制指导手册 | 第55-57页 |
第四节 内部审计 | 第57-60页 |
一、内部审计内容与方式 | 第57页 |
二、评分标准与权重 | 第57-59页 |
三、评分的运用 | 第59-60页 |
第六章 跨国酒店管理控制对我国酒店业的启示 | 第60-65页 |
第一节 我国酒店管理控制的现状分析 | 第60-62页 |
一、传统与落后的管理控制环境 | 第60-61页 |
二、实施粗放的管理控制体系 | 第61-62页 |
第二节 我国酒店管理控制体系的启示和改进建议 | 第62-65页 |
一、管理控制设计层面的建议 | 第62-64页 |
二、管理控制执行层面的建议 | 第64-65页 |
结束语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2页 |